移動互聯網將干掉的下一個行業是運營商!360董事長周鴻祎的論斷似乎不再是危言聳聽。在近日召開的“首屆IEEE中國國際通信大會暨第九屆中國通信學會學術年會”上,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表示,互聯網是在中國發展最快的行業之一,在2012年,56個在中國上市的互聯網公司收入達到1150億人民幣,市值達到了9400億人民幣,這是三大電信運營商的一半。
在ICT領域,隨著民資進入電信業的綠燈漸漸亮起,互聯網公司所起的作用越來越重要,對電信運營商形成沖擊也開始在財報數據上有所體現。移動互聯網的沖擊才剛剛開始,電信運營商過去賴以生存的語音業務收入在加速瓦解,而龐大的設備投資只能換來有限的管道業務收入,搭建智能管道成為了電信運營商自我救贖的關鍵。
百度騰訊市值超電信聯通
不可否認,三大運營商在互聯網面前,無論是規模還是所能掌控的領域都顯得非常強大,但是這種由體制所賦予的強大掌控力正在被政策和市場逐步削弱。
據工信部電信研究院院長曹淑敏介紹,2011年,百度,騰訊,阿里巴巴,盛大,網易等56家互聯網公司收益達到1154億,增長率高達37%,截至2012年2月13日,這56家互聯網公司的市場總額達到9404億,占3大運營商收入的一半,其中百度、騰訊占比高達60%。百度的市值已經超過了中國電信,騰訊也超過了中國聯通。
盡管互聯網行業只占電信業收入的九分之一,但其增長率高達37%,相比之下,電信業的收入增長大致在9%—10%左右。曹淑敏表示,在中國ICT行業未來的5年中,互聯網公司甚至有可能會超過老牌的電信運營商。
從21世紀初至今,十年間國內互聯網迅猛發展,如果說互聯網行業規模對運營業的趕超并不能說明太多問題的話,那么互聯網業務結構的層次,商業模式的創新變革以及快速穩定的復合增速對電信運營商的威脅則是實實在在的。互聯網領域展現的是蓬勃的發展態勢,而電信業近幾年頹勢盡顯,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最為關鍵的是,移動互聯網所承載的應用日漸多元化,APP模式大行其道觸碰到了電信運營商的奶酪;民資進入電信業的綠燈亮了起來,電信業新一輪變革千帆競發,運營商這架老牛破車還有多少勝算猶未可知。
電信運營商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360董事長周鴻祎曾發出這樣的豪言:互聯網已經干掉了許多的傳統行業,互聯網未來將要干掉的兩個行業是電信運營商和傳統手機業。從互聯網及運營業兩個行業的規模和發展軌跡看來,雖然這樣的說法有點危言聳聽,但是從整個電信業的發展看來,在國外,由于谷歌、蘋果等巨頭在移動互聯網上的沖鋒,運營商短信、語音業務不斷被蠶食,更為關鍵的是,這些巨頭開始將目光轉向了基礎電信運營領域。
谷歌近日在美國堪薩斯城推出了首個光纖寬帶網絡,網速高達1G,這樣的速度要比目前運營商規模商用的最高網速快百倍。高速寬帶對用戶的誘惑,以及在此之上,正在探索的互聯網業務新模式對電信運營商的威脅無疑是致命的。高速寬帶為互聯網新服務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谷歌此舉也被視為互聯網企業進軍基礎電信業的信號。
對于電信運營商的蛋糕,全球IT業頭號巨擘蘋果也有自己的夢想。蘋果產品業務部門前總裁吉恩-路易斯·蓋斯在去年就曾發表文章稱,蘋果應該收購移動運營商T-Mobile USA。IT江湖上從來就不缺乏關于蘋果的傳言,收購電信運營商的言論盡管有些天方夜譚,但我們不妨將其當作假設來分析。與當前移動運營商相比,蘋果有能力提供更高質量的服務,更透明的定價以及更貼心的客戶服務。假設蘋果有機會垂直整合T-Mobile USA或者其他移動運營商,整個網絡專為iOS服務,呈現給用戶的通信服務或將是更佳的語音和數據體驗。
在國內,騰訊等互聯網巨頭在移動互聯網業務層面給運營商帶來的沖擊尤為明顯。目前騰訊在國內擁有7.5億用戶,三大運營商中即便用戶數最多的中移動也僅為6.83億。在互聯網市場,騰訊年純利超過百億,并且擁有完整的產品線,而運營商轉型移動互聯網還在探索的陣痛中掙扎,面臨的壓力可想而知。
智能管道成電信運營商最后的救贖
縱觀目前國內運營業,作為龍頭的中移動上半年盈利增長15年來首次低于預期,這釋放出這樣一個信號:互聯網的沖擊僅僅是一個開始,運營商自身流量壓力越來越大,而變現的難題得不到解決,運營業已經到了最危急的時刻。
轉型移動互聯網,運營商是要做管道還是提供內容?流量收費、內容收費還是都要收費?面對微信、米聊的沖擊,是主動出擊還是靜觀其變?不單單是國內運營業,全球電信運營商都走到了移動互聯網發展的十字路口。
移動互聯網這場盛宴在全球ICT領域的變革已經將運營商從“主人翁”變成了“活雷鋒”,運營商的用戶、內容、平臺、服務優勢正逐漸被弱化。值得欣慰的是,運營商還掌控著管道即核心信息流,但運作的關鍵不在于控制它,而是分析它。如何讓手中與日俱增的流量和信息流變現成收入,是運營商要面對的智能管道化流量經營的生死考驗。
在目前全球運營業從3G向4G過渡的檔口,移動數據業務收入已經成為收入增長的重要來源,運營商套餐的變革也開始探索從語音為重心向以流量為中心的轉變。
從2G到3G再向未來的4G遷移,其本質不是網速加快了多少,而是運營商思維的轉換:從語音時代向數據時代的轉換。運營商移動互聯網思維的轉換,業務結構的調整關乎生存。運營商之間不能再靠低價競爭,不能再靠重復投資,更不能再互相打壓!而應該要建立起數據管理平臺,利用移動通信可認證、可管理的特性,構建可管控的移動互聯網產業生態鏈,開展新的業務,以適應市場需求,即智能管道的運作思路。
電信運營商只有真正的向前看,共同搭建起一個良性的信息溝通環境,提升各自的通信和服務質量,才有可能在電信業以及移動互聯網的新藍海中乘風破浪。
推薦閱讀
與中國電信嘗試注入互聯網基因一樣,中國移動的轉型遭遇了同樣的質疑:傳統運營商的思維能否改變,互聯網公司與各省公司的關系如何協調,新公司是否可以不拘一格引入人才……在成立獨立分公司的道路上,中國電信走得>>>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8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