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靳遠)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近日表示,目前國內移動互聯網有商機,也有很多問題,我國在包括核心器件、操作系統等一些關鍵技術上相對落后,讓國際巨頭快速形成規模,占領市場。
他說,手機已超過其他終端成為第一大上網方式,2011年我國移動智能終端超過1.1億戶,同時,我國移動互聯網市場成熟,規模增長,截至今年7月底,我國移動互聯網用戶達到10.62億,其中3G用戶達到1.84億用戶,消費者通過移動智能終端上網的習慣已形成。“在快速發展同時,我們也應注意到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存在的一些問題,例如核心器件、操作系統等關鍵技術相對落后;應用程序商店體系分散,規模不足;部分商業模式盲目追求規模,缺乏創新”。
他表示,谷歌、蘋果等國際巨頭通過不同程度開放系統平臺,整合終端、應用等產業環節,快速形成規模,占領市場;我國業界雖然已積極布局推出眾多手機操作系統,但是由于起步較晚,還無法有效整合帶動產業鏈。在缺乏領軍企業的情況下,我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迫切需要運營企業,互聯網企業,制造企業廣泛參與。他認為,相關產業鏈要加強創新,著力突破手機操作系統、應用平臺、智能終端等關鍵環節。
通信產業網也評論稱,在過去一年中,移動互聯網迎來井噴式發展。蘋果在iPhone和iPad上的創新突破了用戶體驗的臨界點;Android開放聯盟突破了智能終端價格的臨界點。云計算的發展支持以超低成本進行內容和應用的創新,驅動整個生態系統持續創新,現在各種應用商店累計已有100萬應用。
終端和應用的發展從根本上改變了用戶的需求。語音業務趨于飽和,數據業務爆發式增長。隨著運營商確定流量經營戰略,網絡轉型戰略也呼之欲出。
數據業務的特性決定了用戶對業務的感知是十分敏感的,移動互聯網時代,人們關心的不再是電話能否接通,而是全方位的用戶感知。
數據業務的發展為運營商提供了新的盈利空間,通過對網絡的用戶、業務、終端分級,提供差異化用戶感知,能夠打造一條智能管道;另一方面,數據業務也給網帶來了巨大的壓力,以網絡指標為依據的傳統網規網優方法已經不適應移動互聯網時代的要求,以用戶感知為依據的新網優成為運營商面臨的新課題。
推薦閱讀
8月24日午間消息,中國聯通今日發布公告稱,將于8月27日(下周一)發行人民幣150億元60天期無擔保超短期融資券。中國聯通稱募集資金中的75億元將用于補充營運資金,另外75億元將用于償還銀行貸款。 8月24日午間消息,>>>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工信部副部長劉利華:移動互聯網業急需改變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695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