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北京金融街的聯通華盛是國產手機商趨之若鶩的地方,那里是眾多深度定制智能手機的誕生地。這家成立于2005年的公司作風低調,其全面負責中國聯通定制終端采購、銷售與服務。從去年夏天開始,金立手機董事長劉立榮成了這里的常客。劉立榮告訴我,深度定制智能手機的開發周期——從一個簡單的概念到正式發布,這其中要經歷一個漫長和復雜的旅程。
中國聯通的一位內部人士透露,整個運營商集采的過程即從集采意向、價格范圍、所需效果向終端商進行公示階段,隨后將由手機廠商上報符合標準的型號,運營商集團采購中心再根據清單由集團采購中心經過專家和顧問團隊討論上報,再經運營商集團領導班子整體定奪,最終集中采購,是一種競質、競價的模式。
據一位來自手機廠商的內部人士介紹,整個運營商的審批過程十分嚴格、復雜,溝通也相當激烈。比如測試樣機出來后,雙方的討論涉及各種細節問題,包括外形、顏色、物料、顯示屏尺寸、操作系統以及基本定價等等。而產品概念和規格確定后,項目重點則轉移到應用和服務上,這被稱為微調用戶體驗,即共同確定用戶界面,微調菜單結構等,當然這個過程還會對涉及用戶體驗的全面測試。
顯然,運營商成為了國產手機的最大買家。據悉,目前國內三大運營商定制生產的手機每年采購量大約有幾百款之多,年出貨量超過了1億臺。事實上,2011年被稱為國產智能手機崛起的一年,華為、中興、聯想、金立、酷派等一批國產智能手機開始逆轉正是因為深度定制手機大行其道。據易觀國際數據顯示,2011年手機市場銷量前10的品牌中,本土品牌占據六席,分別為聯想、酷派、華為、中興、金立和OPPO。國產品牌整體市場份額為37.5%,讓國產智能手機收復失地的原因有兩個,一是國內電信運營商的終端補貼政策;二是Android等系統開發商的免費開放策略。
深度定制
所謂深度定制,即移動運營商對手機各方面做出了嚴格的規范,而且根據規范直接給出手機型號讓終端廠商進行排他性的生產,在生產的過程中,移動運營商全程介入。生產出來的定制手機要經過移動運營商網絡及業務方面嚴格的測試,幾乎所有的手機都是搭配著運營商的業務包統一銷售給用戶的。而且在手機的開機界面只打移動運營商的品牌,手機終端廠商的品牌往往被淡化。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兄弟!冷漠,你就是下一個”,摩托羅拉移動北京區數十名員工在望京園區拉起條幅,“反對暴力裁員,要求對等協商”。據悉,摩托羅拉移動的抗議員工人數還在增加。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青云)摩托羅拉移動全球>>>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運營商定制手機過程揭秘:成本渠道遇雙刃劍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1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