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海城)作為國內互聯網的深耕者,騰訊非常清楚用戶需要什么樣的產品。雖然也有大量的同類產品,但在微信的擠壓下很多已失去了活力。
記者從易觀國際的數據中看到,今年第一季度,在中國移動IM注冊用戶的市場份額中,手機QQ用戶的份額達49.4%;其次是飛信,占23.1%的份額;微信用戶排名第三,占15.2%;而三大運營商的IM產品的份額已經小到沒有準確數據。
在記者采訪時,聽到一種說法就是,微信儼然已經讓騰訊變成了中國第四大運營商。并且這個新的運營商與傳統運營商不同之處還在于,它提供OTT業務,如運營商遇到的基站、光纖、頻率管制、電信運營牌照等等,都將與它無關。
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告訴記者,現在互聯網企業和電信運營商有相互滲透的趨勢,在微信等產品對運營商諸如短信、彩信等傳統業務形成威脅時,運營商推出自己的互聯網產品形成對抗就成了自然之舉。例如中移動的飛信為何能夠成功?因為其在智能手機尚未普及時,中移動利用自己的渠道優勢及時抓住了用戶需求,此外中移動也給予了飛信一定程度的優惠措施。從這個角度來說,運營商在很多層面,都有互聯網企業所不具備的話語權,只是看它如何運用。其實,現在運營商與互聯網服務廠商在基礎渠道等方面已有一定程度上的合作。
易觀國際分析師董旭
對于目前的形式,業界有觀點認為可借鑒韓國的方法,即對相關軟件額外收費。據報道,韓國監管機構近日已批準該國移動運營商可對OTT VoIP 應用程序的使用進行額外有效收費,或者對其進行完全限制。
在記者采訪時,董旭認為,運營商和互聯網企業的競合關系會長期微妙存在。而多位業內專家也均表示,這樣一來這是相互補充和滲透的好方法,雙方均受益;二來運營商的體制與架構也決定了其對于互聯網業務的推進速度注定會比互聯網公司要遲緩很多,與這些活躍的互聯網企業合作也會給運營商注入新的活力,產品也更易推廣,因此,“各個業務都會涉及合作”。
推薦閱讀
iPhone合約到期后用戶“出逃”的問題,即將擺在聯通面前。不過分析人士認為,盡管聯通與iPhone5的合作尚未確定,但并不會影響用戶的選擇,聯通也已經做好了“去蘋果化”的準備。 【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管維)我們>>>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2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