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倫敦奧運會雖已落下帷幕,但有關、無關比賽的討論卻依然熱烈。十余天中,作為一個鐵桿體育迷,筆者常常觀戰到深夜,為奧運健兒加油喝彩,賽事本身的精彩與激烈毋庸置疑,而比賽之中、賽場之外,也出現了形形色色的“現象”,聯系通信業的現狀,頗值得通信人深思。
從“讓球風波”看唯KPI論
隨著蔡、付海峰干脆利落地以2:0擊敗丹麥組合,將羽毛球男雙金牌收入囊中,中國代表隊實現了奧運歷史上羽毛球項目的首次大包攬,驕人的戰績令國人自豪,讓世界驚嘆。然而,前些日子國羽一對女雙選手涉嫌“讓球風波”,被取締本屆奧運參賽資格的陰霾卻始終在筆者的腦海中揮之不去。運動員刻苦訓練,艱辛備戰,卻不得不接受這樣殘酷而荒謬的結果,這個責任該由誰來承擔?國家體育總局的領導們,奧運代表隊的教練們,是不是該好好反省反省了?為了金牌,為了更好的成績而丟失了奧林匹克精神,傷害億萬觀眾,損害國際形象,這種做法值不值當?
由此,筆者自然而然聯想到包括通信業在內的很多行業、企業信奉的KPI,與競技體育場上的唯金牌論、唯成績論何其相似。重壓之下,一些員工為了完成指標,為了漂亮的“業績”,降低服務規格,盲目推薦業務,甚至不擇手段做一些違背職業道德、違背客戶利益的事情。這些,都應該給我們的管理者和員工們敲響警鐘,切莫因小利而失大義。
從“裁判鬧劇”看人事管理
在自行車女子團體爭先賽上,郭爽、宮金杰組成的中國隊在決賽中被莫名判罰犯規,與中國自行車首枚奧運金牌失之交臂,當值裁判團無法提供任何犯規依據舉證。而具有諷刺意味的是,英國自行車選手在出發不利的形勢下,“巧妙”摔倒在賽道上,贏得了重新比賽的機會并最終奪得冠軍。在女子射箭團體決賽中,韓國射出的2箭9環被改判為10環,最終以一環優勢力壓中國隊“贏”得金牌;韓國游泳名將樸泰桓在男子400米個人混合泳預賽中因起跳犯規被取消成績,經過申訴竟然又站在了決賽賽場上;日本拳手清水聰站在比賽中6次擊倒對手卻被判負……一幕幕由裁判主導的丑劇、鬧劇不僅讓很多運動員的努力付之東流,也將自己推向了輿論的風口浪尖,人們不僅質疑,裁判的道德在哪里,底線在哪里,原則在哪里,公平在哪里?
反觀通信行業,每家運營商都是擁有數十萬員工的大企業,其中大大小小的管理者都在日常工作中扮演著“裁判員”的角色,少則管幾人,多則管理數十人乃至上百人,提崗提職,加薪加獎,決定著他們的前途和命運。那么,我們的管理者是不是在心中有一個天平,不憑個人喜好任人任事,不以主觀印象判別優劣,即便難以絕對公平,但是否能負責地對待每一名下屬員工,做到問心無愧?
從“金牌懸賞”看激勵取向
有英國媒體整理了部分國家和地區對獲得金牌運動員的賞格,少則數十萬元(折合人民幣),多則數百萬元,其中馬來西亞為本國運動員開出了近800萬元的天價金牌賞格,中國奧運冠軍也將獲得來自國家體育總局和地方政府逾300萬元的獎勵。其實,為了激勵運動員取得好成績為國爭光,很多國家不惜重金懸賞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兒,倒是英國政府的“一毛不拔”顯得非常“另類”。他們認為,“勝利本身已經是最好的回報”,并且,雖然沒有現金獎勵,但英國皇家郵政屆時會設計印有該國冠軍運動員頭像的郵票,在全國500多個郵局發售。
英國政府的“吝嗇”令人深思,在筆者看來,這未嘗不是一種更為合理的激勵取向。 現在很多企業遇到發展瓶頸或指標壓力就搞競賽,信奉“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名目繁多,獎金驚人,也確實取得了一些“立竿見影”的效果,但從長遠來看,可持續性卻不足。員工為企業作出了貢獻,搞些物質獎勵本無可厚非,但也要把握個度,加薪晉級自然人人喜歡,但事事談錢反而看起來像一樁交易,況且,很多時候員工更希望得到企業的信任和尊重,以及置身其中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推薦閱讀
2G市場正在快速萎縮,移動通信用戶整體市場增長放緩,進入存量用戶爭奪的階段。引爆換機潮是運營商下半年的契機所在 一直以來,TD終端是制約中國移動3G發展的主要瓶頸,其中的關鍵在于不成熟的產業鏈限制了芯片商的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從奧運現象看通信現狀:唯KPI論不可取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2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