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張樵)中國電信科技委主任韋樂平近日表示,3G的投資熱潮已經漸漸沉淀,LTE的規模期部署尚需時日,FTTH是運營商近幾年的最有效的經濟投資戰略,如此FTTH投資就擁有足夠的資金保障。同時,FTTH的成本也已大幅降低,韋樂平統計指出:2012年,FTTH的每戶成本以降至160美元~180美元,已經達到規模啟動的要求。
不過,韋樂平同時也指出,目前寬帶發展存在四大制約因素。首先,經濟教育和信息化水平滯后,即便是在全國寬帶發展最快的上海,仍然有300多萬用戶沒有選擇寬帶,這是導致全國寬帶普及率低的根本原因。寬帶所帶來的信息效應需要更多的認可。
韋樂平
其次,寬帶中國戰略的缺失。韋樂平指出:目前我國寬帶戰略仍然只停留在紙面上。
第三,三網融合的體制障礙。上世紀90年代,韋樂平就開始負責三網融合的課題。“20多年過去了,體制問題仍然沒有解決,這已經制約了三網融合20多年。今后幾年,體制仍然會是制約三網融合的根本問題。”韋樂平對此頗感無奈。
第四,寬帶普及成本太高。韋樂平分析指出:“尤其是中西部地區,在普通城鎮地區FTTH的投資回收期是7年;中部地區大約為11年,而像內蒙古此類西部偏遠地區,100年也無法回收投資成本。”一般投資回報期超過10年的項目必然會市場所拋棄,中西部地區的寬帶普遍服務已經不可能依靠市場效應來推動,只能依托于國家來設立“普遍服務基金”來解決。
這些問題是目前亟須解決的,但目前沒有跡象表明這些問題可以短期內得到解決。韋樂平認為,我過的寬帶戰略思維還停留在上一世紀。
寬帶用戶的增長給運營商帶來了等量的收入增長。2006年至今,中國電信寬帶用戶數增長6倍,寬帶收入增長5.3倍。“但是現在的寬帶流量卻是6年前的58倍。流量增速是用戶增速的10倍,是收入增長的11倍。而且這種趨勢還會繼續。”韋樂平指出,“流量增速與收入增速的不對等帶來了寬帶剪刀差。這將是運營商今后5~10年最大、最核心的挑戰。如果不能應對這一問題,運營商將死掉。”
2012年,中國電信在全國已經停止了ADSL的工程,全面推動FTTH。但寬帶發展具體到FTTH施工時也仍然是困難重重。
FTTH成本雖然已經大幅降低,但入戶ONU(光貓)卻是一大制約。韋樂平指出,ONU成本占據FTTH有源設備的95%,各省運營商均反映ONU價格需要降低。
此外,韋樂平還提到,雖然我國擁有全球最大的光通信產業鏈,但我國卻缺乏核心光電技術,仍然需要大批量從韓國、日本進口,這制約著FTTH的進一步推廣。
推薦閱讀
根據中國移動的規劃,其計劃在北京、上海、杭州、南京、廣州、深圳、廈門、青島、天津、沈陽10城市率先啟動TD-LTE擴大規模試驗,寧波、成都、福州等3城市為海峽兩岸無線合作城市,其網絡建設將結合工信部意見后續啟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專家稱流量與收入不對等是運營商致命弱點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37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