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齊騰)據《IT時報》報道,上海申通地鐵已經就5條新地鐵線或延伸線的通信設施建設模式,與上海電信、移動、聯通簽署合作協議,屆時,手機信號將與地鐵線路同步開通。值得關注的是,以往困擾運營商的一次性“高額進場費”在新五線中將不復存在,設施資源使用和服務費用也大幅下降。
每當地鐵有新線開通,都會涉及到的一個問題是,每個站點120萬元的“進場費”、40多萬元的維護費要不要付?從2001年到2011年底,三家運營商共同支付的進入軌交通信配套費為13億元。僅2010年,三家運營商就支付了2.54億元的進入成本。“運營商是國有企業,要承擔社會責任,這真不是一句空話,如果純粹從商業利益考量,運營商肯定不會進。”一位運營商內部人士算了一筆賬,2010年三家運營商在全年軌交(地下站)話務總量收入為3950萬元,收益率僅為15%。
2012年5月,雙方終于達成一致,簽署了《上海軌道交通新五線公眾通信設施資源使用合同》。新版協議中,取消了每家運營商一次性120萬元的進場費,僅此一項,新建40座站點將為三家運營商一次性省掉1.44億元。傳輸增量費用也沒有了,據了解,以往每家運營商每年需支付給地鐵的這筆費用為10萬元/站,目前,上海軌道交通全路網共有208座地下站,為此,三家運營商每年可節約費用6240萬元。
省不掉的是運營商每年支付給地鐵的設施資源使用和服務費(所謂綜合配套服務費),相較從前單個運營商每年每個站點44.7萬元的費用,新模式也有了大幅下降。
此番雙方的合作,某種意義上應該算是中國移動網絡建設史上的一個里程碑,因為它讓運營商拿回了軌交系統中移動通信網絡(分布系統和傳輸系統)的建設權和經營權。以往除一號、二號線外,其余九條線路的移動網絡系統均由申通地鐵建造完成并出租給運營商使用,運營商因此必須支付高額進場費。
談判中,雙方的根本分歧是,運營商認為,上海地鐵的移動傳輸網絡、分布系統,應屬于基礎電信業務,而根據《電信條例》,“未獲電信運營許可的部門或單位無權建設公眾移動基站等基礎電信設施。”但地鐵方認為軌交民用通信配套不屬于城市軌道交通強制性標準,地下空間也非《電信條例》強制要求通信覆蓋的區域,因此并不適用《電信條例》。
“談判過程異常艱苦,每次都是幾乎談崩了,一方拂袖而去,過幾天,再由市里面相關領導出面,拉到一起繼續談。”一位曾參與談判的人士透露,僅新五線的談判,便從去年4月談到了今年5月,直至最近簽訂合同,整整用了一年多的時間。
由于三家運營商始終在談判中抱成團,堅持共進共退,上海市政府也派專人協調并多方斡旋,最終,地鐵方同意,將建設權和經營權轉交給運營商,但由于地鐵建設的特殊性,新五線仍由申通根據運營商提供的通信標準代為建設,三家運營商支付建設費用。已有的老線路,將由運營商根據一定的成本核算回購,最終實現所有權均由運營商持有。
“表面上看起來,這只是兩大利益集團之間的博弈,但最終受益的將是老百姓。”一位業內專家如是表示,在他看來,由運營商獨立承擔建設和運營后,地鐵中的手機信號將有望得到極大改善。
推薦閱讀
根據臺灣極大運營商固網投資數據可以看出,中華電信在固網投資上遠遠超過其他運營商,占據絕對份額。2012年中華電信固網資本開支為253億元(新臺幣,下同,約合54億元人民幣),去年為218億元;遠傳電信固網今年資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上海地鐵新線將開通手機信號 高額費用取消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55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