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氣信息原本是一種非常有價值的公共資源,但由于授權、許可性收費,氣象部門也走上了“商途”。
“保守估計,氣象部門每年從運營商的分成收入有幾億元。在短信業務高峰時,一度超過5億,有時加總起來甚至接近10億元。”7月26日,在接受本報采訪時,中國移動某東部城市分公司中層透露。
此外,氣象部門還承包了不少報紙、廣播、電視、網絡等大眾媒體上與“天氣”有關的欄目,諸如新浪天氣、央視天氣預報等。
面對這些豐厚收入,氣象部門在“公益”與“商業”之間的角色,開始模糊不清。
原本屬于公共資源的天氣信息,部分成為氣象局的額外盈利工具,一些移動APP(第三方應用程序)開發者,卻無法無償使用天氣信息為公眾服務。
公益短信免費
“我們與氣象局合作的短信業務,既有用于商業,又有公益短信,公益短信是不可能收錢的。”7月26日,上述中國移動分公司中層告訴本報。
該人士介紹,在公益短信環節,氣象短信的下發流程大致是這樣:氣象部門負責采編、審核、測試信源信息,將經過審核的信源,通過接口提供給運營商的氣象平臺;氣象平臺通過內容、地區、用戶號碼匹配生成氣象短信后,集中下發。
“有人指責我們在7月21日那天,2000萬短信沒有普發,可能因為資金原因。但實際上,運營商不會為了那么點收入,因小失大。”這位中國移動某公司的中層坦言,“不可能是資金的問題。如果竟然要對應急公共信息收費,那可能得不償失”。 上一頁1 234 下一頁
推薦閱讀
2012年的中國聯通備受關注。而一則“北京聯通家庭寬帶限制接入終端數量”的新聞再次使聯通成為焦點,與之不同的是,此次迎來的卻是輿論的風尖浪口。 一邊是在全國鋪開的隨意打、沃3G 20元卡的廣受追捧,一邊是全網寬>>>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78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