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美國和歐洲消費者的PC需求未能實現反彈,英特爾下調了2012年全年營收預期。不過,這或許從另一個角度說明英特爾向移動通信市場轉型的緊迫性。
然而,剛剛進入移動終端芯片市場的英特爾似乎對此并不著急。
英特爾的下一個十年
“英特爾并不會急于在移動芯片市場獲利,因為在這一市場,我們目前還不及主要競爭對手高通的十分之一,但我們對自己的未來有信心也很有耐心。”英特爾大中華區董事總經理黃節如此表述英特爾在移動通信市場的態度。
2011年12月,英特爾宣布重新組建移動通信部門標志其將重返移動通信市場。2012年5月,英特爾聯合中國手機制造商聯想發布了首款搭載英特爾處理器Medfield Atom的高端智能手機聯想K800。在當天的發布會上,英特爾高層也表示,該公司并不看重K800的銷量。
Gartner研究總監盛陵海表示,盡管英特爾為進軍智能手機投資巨大,但英特爾手機在全球市場興起還需要一定時間。目前,英特爾智能手機芯片Medfield Atom只是32納米的制程工藝,預計當英特爾智能手機芯片達到22納米以及14納米的階段,才會真正在智能手機市場具有影響力。
目前,英特爾希望憑借其凌動芯片進入移動終端市場,并期望這款芯片能被所有的平板和手機廠商接受。但事實上,英特爾智能手機處理器X86架構從性能、穩定性等方面均遜于高通目前所使用的ARM架構。
“與英特爾進入PC芯片和服務器芯片市場一樣,英特爾并不是最早進入上述兩個廠商的公司,但英特爾最終都成為了領導者。”黃節表示,英特爾希望能夠在移動領域復制這樣的成功,而與盛陵海的看法相同,英特爾的突破機會在22納米和14納米芯片上。
在黃節看來,英特爾于2011年5月份發布的3-D三柵極晶體管技術是把摩爾定律推向了更極致的領域,英特爾基于3-D三柵極晶體管的22納米和14納米芯片無論在功耗上還是在性能上都將可能超越競爭對手,英特爾看重的是移動通信市場的下一個十年。
此外,黃節表示,雖然英特爾在智能手機市場的份額還相當低,但是,智能手機市場的發展卻帶動了服務器市場的增長,而英特爾的數字中心部門也因此獲利。
據英特爾介紹,每500臺智能手機的增長就會拉動1臺服務器的增長。根據該公司2012年第二季度財報顯示,英特爾數字中心集團凈營收為28億美元,同期增長14%,是該公司三大集團中曾展個最高的。而該公司的另大兩大集團PC客戶集團和其他架構集團均僅同比增長3%。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通了手機支付。手機支付漸起,但支付安全性的問題也愈發引人關注,這讓不少企業看到了商機,涌入手機支付安全市>>>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