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騰訊移動互聯網事業群總裁劉成敏在“2012騰訊效果營銷中國行”上表示,互聯網公司做手機的邏輯行不通,騰訊不會做手機。
過去一年中,互聯網大佬們紛紛殺入手機硬件市場,希望從硬件終端路徑掌握移動互聯網入口。然而劉成敏表示,騰訊仍將堅持只做服務。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年底,中國手機網民已經達到3.59億,移動互聯的市場規模不可謂小。互聯網巨頭們自然希望能在移動互聯這片海洋中復制電腦上的成功。艾瑞咨詢分析師王影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互聯網企業做手機也就一年時間,很多企業加入競爭,搶占入口,格局比較混亂。雖然不一定會有銷量,但每個人都想抓住機會。但是,目前還看不到比較清晰的盈利模式。
互聯網企業加入終端制造競爭,或許是一種不太敢做但又十分想做的探索。
王影表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根本目的是把握移動互聯網的終端入口,最終推廣自己的服務和產品,這樣的手機不單單是硬件產品,而是衍生了許多軟件和服務,而互聯網企業做服務的能力比終端廠商要好很多,這種優勢是傳統終端廠商所不能比擬的。
艾媒咨詢CEO張毅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采訪時也表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一個很典型的優勢就是用戶基礎,現在做手機的互聯網企業,都至少有數億的用戶,所以一旦做手機,開始的用戶數還是有保障的。而且在宣傳上也較為便利,目前互聯網企業做手機是一個熱鬧話題,關注度高,通過做手機這件事情可以使本身在熱點中升華。
然而瓶頸也顯而易見。
王影表示,手機以硬件為基礎,在好的硬件體驗的基礎上才會衍生其他服務。用戶最關心的還是手機的質量和性能體驗,然后才會是軟件應用。可是,一般的互聯網公司都沒有這樣的基礎,即便服務做得很好,但在硬件上和三星、華為、中興等傳統終端廠商比起來依然難以望其項背。
王影認為,互聯網企業想依靠手機終端來推廣應用,可以通過與廠商合作的方式,這樣速度比較快。只要和一個廠商合作,就能迅速獲得成千上萬的用戶,因為用戶買了手機后,對于其內置的應用一般是不會卸載的。但是,為了獲得用戶而特意制造手機并無必要。目前中國用戶很少會為了一個應用或產品來特意買一款手機,而手機沒有銷量就沒有意義。通過賣手機來推廣應用,不是一種好的方式。
張毅向記者表示,互聯網企業做手機很難做大,首先,這只能是副業;其次,從一個輕資產公司變成重資產公司,即使將手機生產外包出去,自身也會產生庫房、存貨等成本,進而會需要投資;第三,互聯網企業在終端產品的升級換代方面會跟不上。張毅表示,做一個事情就要做專,市場總是有高潮有低潮,把握終端市場很難,互聯網企業不具備這個基因。
或許更讓人踟躕的是,一旦直接涉入硬件終端,互聯網企業就成了所有手機廠商的競爭對手,不利于其移動服務的推廣。易觀國際分析師王穎告訴《中國產經新聞》記者,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市場,不以硬件買賣的差價為盈利目的,所以價格壓得較低,這對同配置的傳統制造商來講,價格上的沖擊很大。
對于互聯網廠商來說,手機業務偏傳統,互聯網廠商并無對應行業經驗。對此,王穎建議未來其他想加入終端戰場的互聯網參與者需要理智入局,尤其要考量巨大的投入能否獲取更好的回報。
推薦閱讀
“我們在慎重考慮這個問題”。在一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議上,丁磊對于自有品牌智能機的回答,讓市場引起了無限遐想。記者獲悉,本應與大家見面的“易手機”可能要跳票了。 我們在慎重考慮這個問題。在一季度財報分析師會>>>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