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誠虹手機總經理王中成來說,過去的12個月著實艱難。作為深圳數百家中小手機生產廠商之一,王中成用“水深火熱,青黃不接”這八個字,來形容他現在的處境。
王中成的公司位于深圳華強北附近,這里的主干道上,布滿大大小小數千家售賣電子產品的店鋪。在21世紀的頭十年,這個據稱是亞洲第一的電子產品集散地曾屢屢掀起席卷全國的“山寨”大潮:DVD火的時候,他們做DVD;MP3火的時候,他們做MP3;功能手機火的時候,他們依靠聯發科(微博)的“TurnKey”解決方案,做功能手機。據不完全統計,在他們風光無限的2007年,“山寨”手機的產量約1.5億部,幾乎與國內市場手機總銷量相當,國內市場占有率達到25%,全行業賺得盆滿缽滿。
如今,智能機時代來臨,他們能否重演輝煌?
功能機被逼到旮旯里
看到桌面擺放的是功能手機,顧客扭頭就走。她所在的賽格廣場大廈里,經常耳聞有公司人去樓空,留下來的大多轉去做智能機,吳喜卿的公司沒有轉,代價是門可羅雀。
7月中旬的深圳,驕陽似火。來自廣西防城港的王偉,背著斜挎包,正在華強北附近的明通數碼城進貨。這個人聲嘈雜的5層建筑里,密集分布著眾多手機售賣檔口。每個檔口約2-3米寬,各自緊緊相鄰,玻璃柜子里的手機款型雷同。這些檔口的不同之處僅在于店名及銷售小姐的漂亮程度。
很多玻璃柜子里同時擺放著功能手機和智能手機。智能機款型多為蘋果、三星、HTC、諾基亞的山寨版。山寨iPhone從200多元的功能機配置到千元上下的“高檔”智能機配置都有,標價千元左右的山寨Iphone從手機外殼到UI(userinterface,用戶界面)已經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王偉說,“中國的創新能力不強,仿造能力還是可以的。”很多檔口還售賣山寨小米手機。據南都記者觀察,國內手機品牌中,得以享受被山寨“殊榮”的僅此一家。
王偉向一個檔口開出了購機清單,他問,“什么時候可以提貨?”“靚仔,你明天過來拿吧”,店小伙告訴他。南都記者借來那份購貨單查看,上面羅列著十多款手機型號及價格,每款購入3-10臺。其中第一款總價最高———600多元,共10臺。除了這些單價僅60多塊的功能手機外,他也采購了幾款智能手機,價格在400塊左右,鮮有超過500元。
去年此時,這里還是功能手機的天下。在2007年、2008年的“山寨”高峰期時,深圳有多達兩千余家山寨手機廠商。現在,明通數碼城的玻璃柜臺里,一半的位置讓給了智能手機。與此同時,中小手機廠商也倒掉了一多半,從2000多家跌到了1000家以內。“現在,每天都有倒閉的。”誠虹手機王中成感嘆說。
不過,還有人繼續做功能機。Abdulla來自印度,他在深圳已經呆了9年,有自己的公司,專做外銷手機生意。南都記者見到他時,他正站在華強北街頭,向另一位印度商人推銷一款類智能手機。與智能機不同,類智能機上的應用并非來自谷歌或蘋果應用商店,而是由第三方應用公司開發,集成在芯片里。這單買賣最終沒做成,那位印度商人對他的產品興趣不大。
Abdulla告訴南都記者,他的產品主要銷往南亞、非洲,這些地區的市場行情比中國要落后三五年,“非洲最少要晚5年,他們現在還在用1.8英寸的小屏,五六十塊錢”,受制于經濟發展水平、3G網絡等基礎電信設施落后等因素,那里至今仍是功能機的天下。Abdulla公司目前月出貨量在10萬臺左右。
吳喜卿仍在銷售功能手機,不同的是她所在的公司,產品針對國內市場。吳喜卿告訴記者,這些以超長待機,大音響為特征的功能手機,在南方根本銷不出去,“北方好點,內蒙古、山西、河北這些地方還有銷路,那兒的人可能喜歡大音響吧,聽歌方便”。
她并不承認功能機已經窮途末路,只有記者問到銷售業績時,她才坦言:“(工資水平)在2009年達到頂峰后,就一直在走下坡路。快做不下去了,我想轉行”。
不時有人走進公司,詢問最近是否有新產品推出。看到桌面擺放的是功能手機,顧客扭頭就走。她所在的賽格廣場大廈里,經常耳聞有公司人去樓空,留下來的大多轉去做智能機,吳喜卿的公司沒有轉,代價是門可羅雀。
倒閉的手機廠商多因為沒跟上手機終端市場的快速變化。在2009年乃至2010年,這些中小手機廠商還能以“寶馬款”、“鳥巢款”等拉風造型吸引顧客。或者,八音響、超長待機、驗鈔等“特異功能”來贏得三四線城市消費群的青睞。
可是,智能機時代,這些招數全都不靈了。消費者的觀念受蘋果、三星等大品牌影響巨大,他們迅速轉向搭配IOS或者安卓(Android)操作系統、大屏幕、觸摸屏的智能機。作為“山寨大本營”的明通數碼城,也難覓那些造型詭異的功能機身影,南都記者逛完上下四層樓,才在一個角落發現,有個檔口還在硬撐“寶馬款”功能機。誠虹手機王中成說,他最近回溫州老家時注意到,連給他裝空調的小伙子都已經用上安卓手機,“原本預計智能機的普及會在2012年10月之后。現在看來,比預期提前了至少大半年”。
王中成的公司面積約七八十平方米,有大概10位年輕人在此辦公,多為銷售人員。在公司所在的寫字樓里,大多數公司開展與手機相關的業務。他的隔壁就是另一家手機公司。
坐在王中成的辦公室里,他向南都記者展示公司新開發的智能機。這些新品采用聯發科的6513T芯片,800多主頻,3.5英寸電容屏,安卓2.3.5操作系統,出廠價400元左右。目標消費人群定位在國內二三線城市。王中成不無自豪地說,“這才是真正的千元智能機,普通消費者買得起。”
“山寨王變身品牌王”
讓中小手機廠商頗感意外的是,昔日的山寨帶頭大哥似乎變成“勢利眼”,聯發科轉而優先支持“中華酷聯”這些品牌廠商。今年智能機芯片出貨的預估數據顯示,中小手機廠商只占聯發科出貨量的20%左右。
王中成決定完全放棄功能機的生產,轉戰智能機,是在2011年底。“牛尾巴拉不住了,(行業)大洗牌了,要跟著潮流走。”其實,這也不是他能決定的。作為研發能力薄弱的中小手機廠商,往哪里走,走到哪一步,得由產業鏈上游的芯片制造商說了算。
在智能機趨勢已然明朗的2010年和2011年,功能機市場快速萎縮。中小手機廠商卻苦于沒有合適的芯片解決方案,王中成看著“山寨友軍”大批倒閉。沒能適時推出智能機芯片解決方案的聯發科是“最大嫌疑犯”。
聯發科在功能機轉向智能機的行業大洗牌時刻鑄下大錯:忽視安卓系統芯片方案的研發,繼續押寶微軟的WindowsMobile,導致步伐比市場行情慢了半拍。曾經的“行業顛覆者”為自己的決策失誤吞下苦果,每股盈余從2009年的34元,跌到2011年不到13元,同期毛利率大降17%。在智能機芯片方案推出前,聯發科向中小手機廠商供應“類智能機芯片方案”解渴,然而,類智能機的用戶體驗并不好,“某個時間段體驗一下(類智能機),是體驗不出來的。但是長期用,區別還是挺大的。我想用什么我需要什么,在智能手機上,我隨時能找到(類智能機就不行)”,王中成告訴南都記者。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近日,多位老年人接到電話,稱他們的孩子被綁架,需要4萬元來贖,并且不能掛斷電話,還能聽到“孩子”的求救聲。警方已立案調查,民警稱這種詐騙是針對老年人思維相對遲鈍的特點,并且一直以恐嚇的語氣來催促受害者。施騙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深圳中小手機廠商優勢不再 市場份額被壓縮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0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