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智能手機市場最終存活下來的不會超過十個品牌,也許在縫隙市場有一些機會,但沒有自主定價權的品牌廠商一定會消失。”金立手機董事長劉立榮近日表示,金立智能機已入圍三大運營商產品庫,但在未來競爭中,運營商渠道將會消失,只剩下社會渠道和電商渠道。
在群雄并起的手機市場上,金立手機依靠著渠道優勢,依然在國產手機品牌中保持著較快的增長。
從2002年創立,到2003年,金立就完成了研發建院、銷售建網、品牌推廣和占領市場等5項基礎工作。再到2011年全球出貨量超過2500萬部,成為國內開放市場和海外ODM市場份額最大的中國自主品牌手機制造商。在業內看來,金立看上去更像家電企業,以深厚的人脈和迅速籌集大量資金的能力高舉高打,將供應商、經銷商和資本的操盤手捆綁在一輛戰車上。“我們的經銷商其實就相當于我們的分公司。”劉立榮一直強調在公司內部運行上要像小公司的形式,保持初創公司的激情和靈活,但這樣的文化與運營方式,也被許多人認為仍未擺脫山寨廠商的原色。
“如果山寨是一個名詞,我定性山寨就是效率,這一點我們一直保持得比較好。”劉立榮并不避諱山寨一詞,他認為金立走的路子和其他品牌商不一樣,“他們走的是產品競爭,我們走的是渠道競爭。渠道體系方面我們有獨到的競爭力。”
目前,金立在全國擁有超過5萬家終端銷售網點,從去年底開始發力運營商渠道后,金立手機每月出貨50萬部左右,其中70%為智能手機。面對業內對金立與運營商合作會縮減后者利潤的質疑,劉立榮則有自己的看法,“在現有的渠道中,運營商渠道是一個過程,未來會歸類于公開渠道中。運營商未來的補貼力度一定會大大減弱,現在的補貼是為了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一盤棋通常由布局、中盤和收官三階段構成,金立也在下棋,品牌的塑造與維護就像棋局里面的收官,事關成敗。”劉立榮說。
推薦閱讀
CC近日公布臺灣寬帶上網賬號統計資料,涵蓋有線、無線,與移動寬帶賬號數增長變化。根據統計結果,5月末臺灣光纖上網賬號近250萬,相對ADSL賬號數則下降到200萬以下,光纖持續拉開與ADSL間的差距,而CableModem賬號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金立董事長劉立榮:運營商渠道未來將會消失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