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政府部門的推動下,我國物聯網產業近年來呈現出了積極向上的整體態勢。同時我們也看到,隨著物聯網的深入推進,在感知層、網絡層和應用層,一些潛在的問題開始顯現出來,能否很好地解決這些問題,則是物聯網進一步發展的關鍵。
在物聯網發展之初,運營商權衡自身的優勢和特點,確立了在物聯網產業中主要做平臺提供者的角色定位,希望能夠借此提升自身對于物聯網產業鏈的掌控力度。由此,運營商開始了物聯網平臺的建設。
然而,事情并沒有按照當初所設想的方向進行。近日,一位知情人士告訴記者,運營商物聯網平臺上運行的業務非常少,為數不多的業務也主要是為測試所用,此種局面下,部分平臺甚至瀕臨被關閉的邊緣。
一邊是運營商寄予厚望,另一邊是合作伙伴興致缺缺,物聯網平臺發展陷入僵局,運營商一廂情愿頗為尷尬。
美好的初衷
物聯網興起之時,恰是移動互聯網大發展、運營商傳統業務受沖擊之時。運營商發力物聯網,希望能夠帶來新的機會,并在此行業擁有掌控力和話語權。
根據物聯網的邏輯架構,運營商在物聯網中可以做管道提供者、平臺建設者和業務運營者。其中,單純做管道價值較低,做應用則不是運營商的長項,各方權衡下來,最適合運營商的角色是平臺提供者。在提供平臺的過程中,運營商還可以發揮網絡和用戶資源優勢,通過整合產業各方,提升對整個產業鏈的掌控力度。
如果拋開掌控產業鏈的想法,單純從物聯網產業的發展來看,建設平臺也有足夠的合理性。專門為物聯網分配號段,建設平臺系統,有利于物聯網運營商清楚地掌握業務運營情況,并提供更好的服務;谄脚_中規范和開放的協議,運營商還可以將相關網絡資源及信息面向應用企業開放,從而為業界更好地控制和管理終端提供參考。
在從多個角度證明了做平臺提供者的正確性后,運營商就開始著手物聯網平臺的建設。例如,中國電信(微博)在江蘇建成了M2M平臺;中國移動(微博)在重慶也建設了M2M平臺,并于2011年底將其拆分成管理平臺和業務網關兩部分。在平臺中,運營商還制定了WMMP和MDMP等規范協議。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就在去年3月啟動首輪6城實驗,5月結束第二輪規模試驗后,7月10日中移動就已召集11家設備商,商討即將展開的新增2萬基站的擴大規模試驗。 與TD-SCDMA的發展進程相比,TD-LTE可謂提前進入青春期。就在去年3月啟動首輪6>>>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2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