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怕人們早已忘記“科健”這個品牌——曾經的國產手機巨頭。在經歷了巨虧、主營業務停滯、重組等一系列波折之后,如今的科健不得不開始通過拍賣資產來償還債務。
科健的衰敗,是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集體隕落的縮影。科健、熊貓、波導、夏新、TCL等等這些十多年前的知名手機品牌,仍堅持品牌手機銷售的已經寥寥無幾。這些曾經風光一時的國產手機品牌是怎么倒下的?如今活躍在智能手機市場上的新一代國產手機廠商是否會面臨類似的境遇?
曾經內憂外患
在本世紀初國產手機開始第一波掘金潮的時候,科健便站在了行業的頂峰——作為國內最早一批的手機廠商,科健成為第一家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不僅如此,受惠于與三星電子的合作,科健曾經是國內含金量頗高的手機品牌。
不過,科健對市場變化的敏感程度過低。直到2003年,科健才逐步意識到終端相對于渠道的重要性,開始加強對手機終端本身的宣傳推廣,但為時已晚。
更為關鍵的是,由于未能有效實現自主研發、核心技術匱乏,并過于樂觀地估計了產品的上市時間,科健曾多次浪費了大筆的前期廣告費用;也正因研發生產的推遲,科健大量的元器件采購資金被長時間占用,資金周轉越來越緊張。同期,科健手機的產品質量及售后問題逐步爆發,開始出現庫存積壓。
在2004年、2005年連續虧損之后,科健的主營業務陷入停滯。雖然在2006年通過債務重組等措施實現扭虧為盈,但在此之后,科健又一次陷入困局且長期未能扭轉,最終不得不面對破產重組。
與科健同期輝煌又衰敗的手機廠商不在少數。其中最典型的當屬波導、熊貓等品牌。曾經,“手機中的戰斗機”這句廣告詞讓波導手機家喻戶曉;熊貓手機也曾因獲得央視廣告標王而紅極一時。但在殘酷的競爭之下,這些手機廠商都因缺乏核心技術而逐漸陷入長期虧損的局面。
第一代國產手機廠商開始出現負面跡象之時,正是以諾基亞為代表的國際品牌廠商大范圍占領中國市場之際。
幾乎就是在2002年前后,諾基亞依靠過硬的產品質量、較高的性價比、強大的銷售渠道以及良好的品牌效應滲透到了包括農村在內的中國各級消費市場,占據了中國手機市場的絕大多數份額——對于很多中國老百姓來說,拿著結實、好看、便宜的洋品牌手機顯得更有范兒。
從這些國產品牌手機廠商口中奪食的不僅僅是諾基亞這樣的洋老虎,還有大量本土山寨廠商。
在當時的功能手機時代,臺灣芯片廠商聯發科以“交鑰匙”整體解決方案橫掃山寨市場,并造就了中國山寨機市場的“繁榮”——在聯發科的支持下,手機制造不再是高門檻的行業,而生產手機的成本也被大幅拉低。
兩面夾擊讓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難尋喘息的機會:一方面,市場份額逐步被國際品牌手機廠商搶占,另一方面,廉價的山寨手機使市場競爭陷入混亂。如此一來,自身優勢本已明顯削弱的國產品牌手機廠商陷入更深的被動局面,難以為繼。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韓國媒體帶來消息稱,該機鐵定會在8月底在德國柏林舉辦的IFA2012會展上亮相,不過其配置會有少許變化。 不管蘋果是否會提前至8月發布新一代iPhone,三星都打算搶在他們前面發布Galaxy Note 2。而現在韓國媒體帶來消息>>>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