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移動與銀聯正式“聯姻”進軍手機支付。
6月21日,中國移動與銀聯達成合作框架協議,雙方將在近場支付、NFC手機支付等方面合作,在全國50個城市建設移動支付示范商圈。
業內普遍認為,這一合作將有望統一手機支付的標準,而移動支付也將因此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此前,移動支付標準的制定工作已經持續了三年多,主要是銀聯和中國移動兩大陣營在比賽。支付標準不統一給相關的推廣工作造成了很多困惑。
但支付標準統一之外,推廣手機支付的障礙仍然存在。艾瑞咨詢分析師王維東在接受《投資者報》采訪時指出:“推廣手機支付需要改造用戶的終端設備,中國消費者的付費意愿不強,改造成本如果由用戶來承擔,會對市場推廣造成很大障礙,如果由支付企業承擔,則需要很大的資金投入。”
標準和推廣難題
中國移動互聯網產業聯盟秘書長李易曾表示,移動支付發展的瓶頸一直在于標準不統一,這導致很多應用都無法兌現,產業鏈上的公司也沒敢放開手腳去做。
據了解,此前移動支付存在兩種技術標準,分別是中國移動主導的2.4GHZ與銀聯主導的13.56MHZ。因雙方此前對于自身技術標準的堅持,移動支付國家標準的制定歷時3年懸而未決。
“移動支付產業鏈漫長,牽涉到芯片設計、芯片模塊封裝、支付卡制造、讀卡設備、應用開發、運營、銀行、商家等多個環節,使用哪個標準,產業鏈的利益都要重新調整,對設備供應商的影響尤其大。”王維東對本報記者表示。
據悉,與銀聯達成合作后,中國移動未來有望統一移動支付方案至銀聯主導的13.56MHz標準,并推出SIM卡內置、貼片及掛件3套解決方案。而據媒體報道,中國銀聯執行副總裁柴洪峰此前也曾透露,以13.56MHz為基礎的移動非接觸支付國家標準正在審批中,有望年內出臺。
券商報告指出,13.56MHz將成主流技術,移動支付即將進入快速普及階段。上周,受此消息影響,移動支付板塊迎來大漲。廣發證券預計,未來移動支付芯片的市場容量約為50億元,卡的市場容量約為142億元,同時支持移動支付的金融IC卡將主要采用國內芯片。
但目前,該行業尚處于發展的初期。“技術水平已經走向成熟,但是用戶的使用習慣和支付終端的普及,還剛開始,交易規模并不是那么大,處在用戶培養和市場推廣期。”上述分析人士表示。
數據顯示,截至2011年底,中國移動支付用戶數為1.45億戶,全年發生業務2.47億筆,人均1年交易次數不到2次。盡管交易金額接近一萬億元,但平均每筆交易也就3000多元,分攤到漫長的產業鏈上,其行業利潤率仍處在較低水準。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從2007年蘋果推出iPhone手機之后,整個全球手機格局發生了巨大變化。與全球巨頭們日子難過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內地手機產業則是一片紅火,出現了繼2003年以來的另一次高峰期。 黑莓手機也巨虧了,這是繼諾基亞之后>>>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移動和銀聯聯手進軍手機支付 推廣成難題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73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