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張樵)近日,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岸警方聯手泰國、馬來西亞等東南亞6國警方,成功摧毀一個特大跨國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破獲案件數百起,抓獲犯罪嫌疑人400多名,打擊了電信詐騙犯罪的囂張氣焰。
據《經濟參考報》報道,5月23日,在公安部直接指揮下,中國大陸和臺灣兩岸警方聯手泰國、馬來西亞、印尼、柬埔寨、斯里蘭卡、斐濟等6國采取集中統一行動,成功摧毀這個特大跨國跨境電信詐騙犯罪集團,抓獲犯罪嫌疑人482名。
其中,抓獲大陸地區犯罪嫌疑人177名,臺灣地區犯罪嫌疑人286名,泰國、緬甸籍犯罪嫌疑人19名;搗毀撥打詐騙電話、轉賬洗錢、開卡取款和詐騙網絡平臺等犯罪窩點35處,繳獲銀行卡、電腦、手機、網絡平臺服務器等一大批作案工具和贓款,破獲電信詐騙案件510余起。
刑偵專家和辦案民警反映,當前電信詐騙案件多發,群眾意見較大,其中暴露出制約打擊效果的監管漏洞和打擊難題,應當引起重視。
打擊合力尚未形成。當前,電信詐騙的宣傳防范、偵查破案等環節,還未形成社會合力,尤其是相關銀行賬戶、通訊線路的快速查詢渠道尚未建立,涉案贓款不能第一時間凍結、止付到位,受害人損失難以及時挽回。
通訊運營管亟待完善。刑偵專家介紹,境外犯罪團伙對境內實施電信詐騙的一個必要環節,就是要將互聯網上的語音話務“落地”接入境內的通訊運營線路。而從近期偵破的部分案件來看,這個接入服務往往由國內部分正規的通訊運營公司完成,這說明通訊運營存在監管漏洞,亟須進行完善。通訊運營部門應切實加強監管,堵塞為境外犯罪提供話務“落地”服務的漏洞。
銀行監管漏洞有待填補。辦案人員介紹,通過銀行卡轉移、提取涉案資金是電信詐騙的另一重要環節,由于監管不到位,銀行卡開戶實名制形同虛設,犯罪分子通過各種渠道獲取大量銀行卡反復用于犯罪“銀行卡只要有身份證就可以辦,有專門的買賣市場,有的花錢租借農民工的身份證,幾十元一天,就可以辦大量的銀行卡用于作案,發案以后也難以受到追查。”一位辦案專家說,金融行業也要著力解決銀行卡實名制開戶等難題,此外對可疑賬戶、匯款應加強監管,盡可能減少損失。
此外,法律支撐亟須配套。辦案人員指出,盡管根據《辦理詐騙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對發送詐騙信息5000條以上、撥打詐騙電話500人次以上的,按照詐騙罪(未遂)定罪處罰,但由于對此類犯罪追根溯源赴境外打擊較少,且目前尚未出臺配套的司法解釋,各地公安、檢察、法院等認識存在差異,在一定程度上也制約了對電信詐騙犯罪的打擊力度。
推薦閱讀
今年以來,充當智能手機電池“加油站”的移動電源也成了不法廠商們垂涎的“搖錢樹”。記者走訪電子市場發現,移動電源容量虛標、粗制濫造等現象層出不窮,更有商販將廢棄的二手電池直接改裝成移動電源,險象環生。 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信詐騙案件頻發 監管漏洞制約打擊效果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7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