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丹青)隨著互聯網和智能手機的發展,移動支付發展迅速,市場競爭也非常激烈。易觀國際高級分析師張萌表示,整個移動支付市場中基本三大陣營群雄逐鹿,分別為電信運營商、中國銀聯及第三方支付。與第三方支付和銀聯相比,運營商在遠程支付上優勢并不明顯,但在近場支付上卻具有特定優勢,為了搶占主導權,運營商積極布局近場支付。
各方出招爭搶移動支付
移動支付潛在的巨大的商業價值使得電信運營商、銀聯、第三方支付廠商積極開展業務,搶占市場先機,并且三者在移動支付方面都已形成了一些有著各自特色的服務模式。
移動運營商推出的"手機錢包"模式,允許用戶以預存的手機話費消費。移動運營商會先為用戶提供支付賬號,用戶預先存入費用并從該賬戶中支付費用,或者運營商通過SIM卡和STK卡直接從用戶的話費中扣除移動支付交易費用。
運營商布局移動支付遇強敵 差異化策略成關鍵因素
中國銀聯則掌握了大量的銀行卡和POS機資源,推出"手機銀行"模式,實質是金融機構與移動運營商合作,將用戶的手機號碼和銀行卡號等支付賬號綁定,通過手機短信、手機WAP上網等移動通信技術傳遞支付賬號等交易信息。
第三方支付公司則主要是借助手機的移動上網功能實現隨時隨地的無線支付,在固定互聯網支付上頗具規模,也很容易將這種優勢轉移到移動平臺上。
從技術上講,SIM卡和SD卡都是可以實現移動支付,運營商可以SIM卡的升級來支持移動支付。在北京,中國移動的新SIM卡支持地鐵刷卡,但用戶要到指定的營業廳進行換卡,很少有人去。銀聯也想占用手機載體,SIM的技術銀聯搞不定,所以只能通過SD卡,但大量手機沒有SD卡插槽,推廣難度也比較大。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互聯網和手機通信看似不大重疊的兩個行業,近日卻頻頻碰撞,高度“吻合”。傳統的手機業生態不可避免地被改變。對此,硬件廠商HTC、摩托羅拉等皆表示,商業模式上可借鑒,技術層面可以融入更多業務、功能,對于廠商是>>>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8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