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智能手機頻頻爆發的信息安全、惡意軟件扣費等問題,工信部重拳出擊擬為智能終端加上一道“安全門”。醞釀多時的《關于加強移動智能終端進網管理的通知》開始向社會公開征求意見。從此次意見稿來看,著重強調終端生產商不得在智能手機等終端中預置或者以其他方式提供用戶安裝五大類應用軟件,以便從源頭上保障用戶賬戶安全和消費權益。
“做軟件的利潤率,是手機制造的幾十倍甚至上百倍!”這絕不是危言聳聽。據奇虎360發布的《一季度手機安全報告》表明,一季度某操作平臺新增惡意軟件及木馬同比增長近18倍,因此在惡意軟件肆虐的大背景下,工信部新規將給廣大受惡意軟件困擾的用戶帶來福音。
內置軟件成商家盈利重點,從而滋生行業毒瘤
對于目前用戶深惡痛絕的惡意軟件,除了有黑客攻擊等方面的因素外,廠商預置軟件吸費成為重要源頭。雖然山寨機市場、刷機市場是惡意軟件的重災區,有大量的事實證明,預置惡意軟件程序的廠商也包括某些正規終端企業,這已是行業內公開的“秘密”。雖然這一現象存在不是一天兩天,由于大多數廠商都默認這一“潛矩則”,從而刺激內置軟件尤其是惡意軟件的現象逐漸升溫,成為行業發展的一大“毒瘤”。
現在很多用戶都發現自己沒打多少電話,上網流量的套餐也沒超出,也沒定制什么服務,但手機話費卻呈上漲態勢,究其原因是來自惡意軟件埋下的消費陷阱。據一份來自網秦的統計數據顯示,目前國內有近三成的惡意軟件都來自于廠商預裝和水貨“刷機”渠道,且呈連月持續攀升態勢。
甚至在不少商家看來,通過這一方式賣出的不僅僅只是一臺手機,由于可以通過內置軟件長期從中獲利,賺的不只是第一手的錢,而是后續的費用,所以在硬件賺錢較少的大背景下,不少終端廠商就走上了靠內置軟件賺錢的另類“商業道路”。
數據顯示,在40%由ROM渠道感染病毒木馬的手機中,其中有27%為行貨手機,這也說明有超過10%的手機病毒傳播來自于第三方的刷機市場。所以這次工信部的新規針對的對象不僅只是山寨機市場,更包括刷機市場以及所有智能終端生產企業,各終端廠商都將面臨嚴格的市場準入監管。 上一頁1 23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對于蘋果WWDC大會上中國元素的“小驚喜”,很多分析指向中國市場的巨大潛力和蘋果截至今年二季度的漂亮財報。但硬幣的另一面是,雖然中國市場已經占據蘋果總營收的20%,但從整個智能手機終端市場份額來看,蘋果正在面>>>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9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