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商業新聞網訊】(記者 靳遠)整整8年過去了,國產品牌終于在中國市場上再次和洋品牌打成平手。賽諾數據顯示,今年4月我國智能手機在3G市場總體占比75%,市場占有率持續走高,同時,智能機格局發生變化。前10名中,國產品牌和國際化品牌各占五個席位。其中國產品牌有華為、中興、酷派、聯想和海信,國際品牌為三星、蘋果、摩托羅拉和諾基亞HTC。這10家企業的市場份額整體上高達86.31%,其中國產品牌5家份額則高達44.13%,整體更高出國際品牌。
現在的國產品牌遠不像10年前那么“脆弱”,無論中興華為還是聯想酷派,均具備強大的軟硬件技術研發能力,產品質量亦相當過硬。然而,這是否意味著國產品牌足以“一勞永逸”,穩坐半壁江山甚至更多?情況未必會這么理想。
其一,國產手機廠商不得不正視“高份額、低利潤”的問題。市場份額固然重要,但如果不能通過市場規模擴張達到盈利的最終目的,甚至讓企業陷入財政困境,屆時,“高份額”也就意味著“高負擔”,恐怕將反過來制約其發展。
其二,本土手機品牌的影響力太弱。據此前現代國際市場研究有限公司(MIMR)的一份調查顯示,被訪者知道的手機品牌中,洋品牌的知名度為100%;而本土品牌知名度僅為53.8%。
問題雖多,但業者仍然樂觀。TCL通訊副總裁李冰近日就表示,以往多數國產手機企業銷量過了1000萬部,能再生存3年就不容易,這是管理的問題;而現在3G給了重新洗牌的機會,“只要你活著,就有機會”。
李冰感嘆說,中國手機企業年銷量100萬臺,管理上還不成問題;但銷量過千萬臺時,可能在管理上就會出問題,所以,未來中國手機企業要想持續地發展,需要在管理上趕超洋品牌手機廠商的水平。
不過,他對目前國產手機業及TCL進軍CDMA手機的前景都顯現樂觀,“做手機不能投機取巧,只有扎扎實實地做好基本功才是正途。而在手機界中,只要你活著,就有機會”。
對于互聯網企業進軍手機業,他認為,每個企業都有其進軍手機業的理由。
推薦閱讀
騰訊推免費軟件殺入證券業缺乏機構客戶干掉對手仍需時日、周鴻祎連揭小米手機核心機密雷軍無奈選擇沉默、蘋果WWDC大會開幕iOS6與新筆記本登>>>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國產手機隱憂多 業者樂觀稱活著就有機會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90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