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G時代,山寨手機的生存壓力空前。雖然聯發科從去年底已經開始發力智能芯片市場,但是由于運營商定制渠道的崛起,在大額資費補貼下,行貨智能手機的性價比優勢全面壓倒了山寨機,同樣是千元產品,消費者購買行貨還有數百甚至上千元的話費補貼,山寨機卻什么都沒有,這使得山寨智能手機今年來在市場上表現不佳。不過一貫以策略靈活著稱的山寨廠商仍然另有辦法,對市場熱門進行高仿、甚至超高仿成為他們的新策略,而此舉在攪局方興未艾的智能手機市場的同時,也對消費者的權益形成了新的威脅。
超高仿幾可以假亂真
家住荔灣區的潘先生最近就著了超高仿山寨智能機的道。“我在微博上看到一個有關HTC G18的團購信息,說是臺版的貨源,價格要比淘寶上的平均售價便宜上千元,而且我通過微博點進購買頁面看到賣家的銷量驚人,而且好評上百,所以我就動心了,沒想到居然買到了假貨。”據潘先生介紹,剛收到賣家寄過來的貨時他還沒有發現有什么不妥,因為這部手機無論是包裝還是產品的外觀、軟件界面甚至配件都和真機幾乎一模一樣。“最后還是運行安兔兔測試軟件時才發現了不妥,因為真貨的主頻是1.2G的,這個山寨的才680MHz,而且GPU的型號也不對,運行測試軟件一看結果才1000多分,正常的怎么也應該才5000分以上,這時我才發現上當了。”潘先生憤慨的說道。
天河區的林女士也遭遇了類似的騙局,不過她是通過趕集網購買二手iPhone時受的騙。“說實話,這個山寨貨的外觀、界面、厚薄真的幾乎和真iPhone太像了,當時驗機的時候我還真沒看出來,回到家老公安裝軟件時發現這個手機的操作系統居然是Android的,我們才意識到被騙了,這騙子真黑,1000多元的手機冒充二手貨還賣給我3000多元,一下子就賺了2000多元。”
對于此類現象,戰國策首席分析師楊群表示目前智能手機的軟件系統大多采用開放式設計,這給了山寨廠商不少修改定制的空間。“再加上外觀模具方面的工藝水平不斷提高,如果消費者不是很了解產品的話,的確很難分辨出來。”而據記者了解,目前山寨手機廠商打造高仿智能機大多采用低端的MT6573平臺,其整機成本往往低于600元,但如果披上iPhone、HTC、三星、摩托羅拉等廠商的熱門產品的外衣的話,動不動就能夠賣到2000元以上,“中間的利潤空間堪稱暴利,這也是山寨智能機高防風盛行的原因。”楊群稱。 上一頁1 2 下一頁
推薦閱讀
就目前的智能手機平臺而言,iOS的封閉雖然受人詬病,但也給內置惡意軟件設置了門檻,WindowsPhone的市場尚未形成規模,因此,Android平臺的智能手機成為“眾矢之的”。 Android平臺的開放性激發了第三方應用市場的活>>>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1/20121229/993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