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途專欄評論 作者:瞬雨)10月10日匯金增持四大行,救市于危難。9天之后,中國水電上市IPO“吸血”,致使匯金救市功虧一簣。A股市場頓時哀鴻遍野,上證指數幾個交易日連創新低。在輿論的一片反對聲中,證監會依然這樣“積極進取”,一往無前地勇發新股,顯然是對投資界和知識界的批評采取了選擇性的忽視態度。在這樣惡劣的資本市場環境下,大量的私募資金逃離A股。微博上一時間盛傳不同版本的“尚福林被雙規”謠言,老百姓和投資者對證監會的失望之情溢于言表。著名金融觀察家葉檀也撰文,戲稱中國水電上市是“救市之舉”,只不過這個“救市”,是置之死地而后生的意思了。
也許真如葉檀所說,中國水電的上市能夠在客觀上起到救市的作用,就像希臘危機之于歐洲主權債務。沒有壓死駱駝的這根稻草,歐元也許還在頭痛醫頭、腳痛醫腳地補窟窿。如火如荼的歐元危機,希臘的信用評級下調是導火索。當時,先是惠譽下調了希臘的信貸評級,緊接著標準普爾和穆迪下調了希臘的主權信用評級。所以,如果存在這樣的一種可能性,我很希望三大評級機構將中國證監會的評級連續下調三級。
歐洲的主權債務危機是寅吃卯糧的典型案例。希臘政府被揭露與高盛一起設計了一個復雜的交易,在多次貨幣互換交易之后將希臘持有的大量美元和日元國債轉換為歐元,并將付息時間大幅度推遲,從而將貸款喬裝成外匯交易,用貨幣障眼法避開了歐元區的加入門檻。但是,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這種惡性的債務轉換最終引發了整個歐元區的危機。
股市的設立本身,也是一個寅吃卯糧的資本市場,只不過有企業發展的預期作保障,這種寅吃卯糧被視為良性的和可以接受的,并且在相當程度上有助于企業的發展活力和經濟的不斷增長。但股市得以持續的前提條件必須是企業能夠通過上市融資擴大發展規模,換回更大的利潤而使股東和投資者不斷獲利。就像德國經濟學家艾哈德論述的,在全民繁榮目標的實現過程中,必須在生產力高度發展的基礎上不斷提高工人的名義工資的道理一樣,股市的發展必須直接體現在上市公司的分紅和市盈率的增長上。中國A股市場顯然不具備這個充分條件,A股21年累計融資4.3萬億,分紅卻只有0.5萬億。然而中國證監會卻始終無視,不斷發行新股融資,卻不讓業績不佳的企業退市。直接結果就是,在中國經濟保持近10%高增速的同時,A股市場卻成為了國民經濟的“反向指標”,實際上演化為一個惡性的資本市場。一美遮百丑,高速發展的盛世景象本來可以掩蓋中國A股的這種惡性狀態,但全球性經濟危機的不斷爆發給中國經濟也造成了巨大的壓力,讓本來可以隱藏的A股風險無所遁形。
歐洲債務危機同A股當前面臨的困境還有一個共同點。由于人們都曾經相信國家作為債務主體,能夠充分利用財政政策維持主權債務這一資產的無風險性,因此無論是發行者還是持有者和投資人,都在很長時期內對其抱有充分的樂觀態度,從而導致主權主體為籌集資金“幾乎不限制發行主權債”。對于中國的A股市場來說,強有力的審批制度和絕大部分上市公司所擁有的國資背景,也曾經給予投資者類似的信心和樂觀態度,這也是中國石油和中國神華這樣的“套牢王”得以產生的原因。但即使是“富甲天下”的歐盟,也不能在財政支出過大的情況下,維系原有財政體系的穩定和健康持續,何況被證監會不斷抽水甚至吸血的A股?假如證監會能夠在每次抽血之后給予A股市場一段時間“休養生息”,也許還不至于走到今天的地步。
國內,溫州高利貸危機正在警告和倒逼中國金融體制必須正視民間金融的地位,并作出并軌性的改革;國外,在歐債危機的壓力下,歐元區也必須作出深刻的改變,否則連歐元能否存續都是一個大問題,“要么瓦解,要么痛改前非”。那么A股呢?“苦海無邊,回頭是岸”。國際貨幣基金組織新任總裁拉加德反復強調,歐盟為緩和主權債務危機已經采取了“非常大膽的措施”。兩相對照,我們的證監會該做些什么呢?
推薦閱讀
Netflix面臨眾多挑戰 周二股價創7年最大跌幅>>>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速途專欄評論:中國A股,當以歐債為鑒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027/133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