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監管的主權之爭,或將封死中國企業赴美上市之路。
《中國經濟周刊》記者 李小曉|北京報道
中國審計公司要被美國列入“黑名單”?
美國上市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主席詹姆斯·多蒂本月在公開場合表示,如果中國繼續阻止該委員會審查中國審計公司的工作,美國最終會采取行動,中國的審計公司可能被禁止審查在美上市公司的賬目。
PCAOB為何突然這樣“絕情”?事情要從中國概念股說起。
今年5月22日,在美上市多年的中國企業東南融通因涉嫌財務造假被紐交所停牌,并且受到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對會計違規行為的調查。在財務狀況受到Citron等有關方面質疑后,東南融通的審計公司德勤閃電辭職。
而東南融通只是“多米諾骨牌”的第一張。在之后短短3個月內,有24家在美上市的中國公司的審計師提出辭職或被曝光財務問題。其中有19家被停牌或摘牌,4家公司直接退市。這些名單中不乏耳熟能詳的昔日紅股。
美國各家監管機構也紛紛就中國企業所蘊含的風險發出警告,一些券商甚至采取禁止客戶借款買入中國個股。
“對于在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而言,沒有正確的賬目和可靠的審計是令人無法接受的。” 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SEC)執行董事羅伯特·庫薩米表示。
比SEC更憤怒的則是PCAOB。因為受到會計丑聞的牽連,PCAOB一度被輿論指責“失職”。PCAOB對此感到非常冤枉,并表示并非其主動失職,而實屬無能為力。
2004年PCAOB向非美國公司開放注冊之后,就一直尋求對注冊的會計師事務所等進行審查,但中國證監會并未同意聯合檢查。
“目前PCAOB的檢查程序面臨的最嚴重的問題之一,是無法覆蓋中國的審計公司,包括那些服務于已有財務欺詐征兆公司的審計公司。PCAOB無法評估這些審計公司的工作質量,或對其操作進行必要的改變。”PCAOB發言人今年3月對媒體如是說。
該發言人同時指出,只要PCAOB無法檢查中國的注冊審計公司,投資者便不能享受檢查程序帶來的益處,一些審計問題或者被忽略,或者無法得到糾正。“唯有當PCAOB有能力對相關中國審計公司實施檢查時,更大范圍的解決方案才可能實現。”
然而,PCAOB發現這個想法行不通。
中美兩國官員曾在7月份討論過中國審計公司的工作問題,但由于美方對中國企業東南融通展開調查而造成關系緊張,原定于10月繼續這一談判的計劃未能執行。
據英國《金融時報》報道,由美國審查人員審查中國公司數年來一直是一個棘手的問題,因為中國政府視之為侵犯主權,并有泄露國家機密的風險。
如此,便有了開篇的那一幕。
誰是“禁華令”最大受害者?
PCAOB提出“禁華令”著實令很多人——包括四大審計機構(普華永道、德勤、安永、畢馬威)的在華機構大吃一驚。
“這些雖是國際知名的機構,但中國的分支機構與其國際總部之間往往并不是通常意義上的母子公司,沒有嚴格的隸屬關系;他們都屬于中國公司,其審計工作主要服從于中國政府相關部門的監督和管理。”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美國注冊會計師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記者聯系了普華永道中國,該公司提供的資料顯示,其在中國大陸、香港和澳門共擁有員工約1萬人,已經在12個內地城市及香港和澳門設立了分支機構。然而,普華永道中國拒絕就該事件對公司可能造成的影響發表評論。
北京大學客座教授保羅·吉利斯對媒體表示,PCAOB此舉會迫使大型中國企業放棄赴美上市,也會讓美國跨國企業無法得到它們的中國審計業務。
前信永中和會計師事務所審計師劉偉也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即使PCAOB的“威脅”成真,也不會對中國本土審計所造成太大影響。
劉偉表示,中國純本土背景的審計公司很少參與在美上市公司的項目,主要的客戶來源集中在A股和H股市場。
一位前德勤會計師事務所高級審計員告訴《中國經濟周刊》,如果PCAOB執意禁止中國審計公司審查在美上市企業,最終最大的受害者將不是中國審計公司,也不是赴美上市企業,而是美國本身。
據他介紹,近幾年一批中國審計公司已經成長起來,包括京都天華、中聯岳華、中審亞太等等。“企業的業務都多到做不完,而且給的價格也不錯,所以即使失去美國上市公司的業務,這些審計公司也不會受到太大沖擊。”
他還指出,隨著赴美上市道路逐漸關閉,國內第三板則逐漸放開,對上市企業的要求也漸漸寬松。這使得越來越多的中國企業會選擇在國內掛牌交易。
“一個國際化的資本市場,需要提供多樣化的投資選擇。給投資者越多的選擇,對資金就越具有吸引力。”這位前德勤審計員說,“你封死了中國企業赴美上市的道路,同時也封死了投資中國企業的資金,美國資本市場的有效性和多樣性就會受損,其經濟和聲譽也都會受到影響。”
“雙向開放”是大勢所趨
話說回來,讓美國的審計公司來審查中國的赴美上市企業,有操作上的可能性嗎?
i美股分析師謝粼對《中國經濟周刊》表示,這種可能性幾乎為零。“各國的審計標準固然有趨同的趨勢,但細則上還是不同。試想,連統一標準都很麻煩,何況赴美上市的公司主體都在中國境內,涉及到會計主權的問題和公司內部機密的問題,操作性必然會很差。”
謝粼還強調,各個企業自身都有選擇審計師的權利,這一自主權不容侵犯。“就好比中國開放國際板,通用或者蘋果在中國上市,我們能勒令他們必須用中國的審計公司嗎?恐怕從政府和企業層面都很難接受。”
上述美國注冊會計師也強調,審計底稿包含大量企業的具體信息,這些信息可能涉及企業內部機密。
前德勤審計員也認為,PCAOB的“禁審論”不僅無法變成現實,而且有失公允。他指出,赴美上市企業找中國審計公司并不是為了節約成本,他們往往都聘請“四大”等國際審計公司來增加上市的成功率。而中國的審計水平也絕不比美國低,審計準則甚至嚴于美國。
畢馬威亞太區審計業務首席合伙人廖子彬也于本月公開表示,全球有一百多個國家有畢馬威,“審計這個行業是按審計準則來做的。美國有審計準則,中國也有中國的審計準則……我們是按照準則來做,權利是有限的。”
盡管PCAOB的“禁華令”難以實現,但隨著A股國際板的即將推出,兩國互相開放審計監管權限將成為大勢所趨。
“此次PCAOB的言論也印證了美國急于擴大本國的審計權限,隨著A股國際板的開放,中國這方面的需求也會很強,最后的結果一定是雙方合作。”上述美國注冊會計師表示。
事實上,這幾個月來中美跨境審計監管談判一直在忽快忽慢地推進當中。
去年5月份,在第三次中美戰略與經濟對話中,中美雙方表示將就審計監管等方面展開對話,爭取就跨境審計監管合作達成協議。隨后雙方開始在這一領域進行接觸。
今年7月份,PCAOB和美國證監會就曾赴京與中國證監會、財政部進行會談,就如何加強跨境審計監管合作交換了看法。盡管此次會談未達成實質性內容,但雙方提出互派觀察員,觀察對方監管機構實施會計師事務所檢查等具體措施。
PCAOB發言人也曾公開表示,“PCAOB持續與中國相應部門積極接觸,以達成一個可對在PCAOB注冊的中國審計公司進行檢查的雙邊協議。”
中國股止步美洲
不拋棄,不放棄?
從今年7月份開始,受到本國經濟衰退和歐債危機的影響,美國道瓊斯指數在兩個月內從最高時的12876點跌至最低時的10404點,跌幅高達22%。
許多摩拳擦掌準備赴美上市的中國企業躊躇了。10月13日,迅雷(微博)向SEC提交申請文件,宣布取消此前的IPO計劃,并明確表示,此舉主要是因為歐債危機惡化和美國經濟疲軟致資本市場冷淡所致。
未來更令人憂心忡忡。高盛在10月份公布的報告中預測,美國股市2011年余下時間反彈將更加乏力,并且將標普500指數預期從1250點下調至1200點。
在凱達創業投資有限公司舉辦的2011凱達論壇上,美國中國上市公司協會會長王宇龍對《中國經濟周刊》坦言,美國市場現在并不樂觀,許多問題都沒有得到徹底地的解決。“原來我們都很自信地預測未來一兩年會好起來,但一輪一輪的預測都讓我們很無奈。我想美國在這一輪經濟低谷上可能滯留的時間會長一些,短期低迷估計還要1年。而徹底復蘇估計需要2~3年。”王宇龍預測道。
持此觀點的還有中金公司首席經濟學家彭文生。他在今年10月份的貨幣金融圓桌會議上指出,金融危機以后,美國和歐洲的增長非常弱,而且現在一直有擔心是不是有所謂二次衰退的風險。如今歐美國家逐漸進入老齡化的社會,經濟增長必然放緩。
美國貝漢投資銀行高級董事總經理喬爾·加德納指出,“目前整個美國資本市場的氣氛并不那么樂觀。對許多中國上市的企業并不是一個好時機。”
確實。8月17日登陸納斯達克的土豆網(微博)剛開盤即破發,此后幾個小時里一路下跌。截至11月10日,土豆網已經從發行價的29美元一路跌至14美元。而近日向SEC提交IPO申請的拉手網(微博)更是遭業內嘲諷:這樣“流血上市”為哪般。更有華爾街的投行人士“透露”,拉手網IPO已經取消。
面對這般慘狀,無數企業家手持早已擬好的IPO申請書,一時不知所措。
“有很多企業其實并不適合上市,如果它發展范圍窄,上市也融不到更多錢;對于已經上市的企業,則必須把融來的資金按照商業計劃用在商業發展上。”王宇龍強調。
美國猶太人大會主席杰克·羅森也指出,中國公司去美國上市的確受到了很多質疑。但華爾街會找到最好的方式進行投資。“如果你們作假,華爾街會更精明,會找出方法來對付你們。”
推薦閱讀
江南春微博回應渾水做空:謠言改變不了事實>>>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122/1583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