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參議員舒默致函美國公眾公司會計監督委員會(PCAOB),建議對美國無法檢查的中國審計公司暫;虺蜂N注冊。由于只有在PCAOB注冊的會計師事務所才能為在美上市公司提供審計服務,這不僅使中美跨境監管博弈升級,而且鑒于舒默的議員身份,其介入很容易致使跨境審計監管這一專業監管問題泛政治化。
中美雙方在跨境審計監管方面的對話起始于2007年,但一直未牽涉實質內容。隨著今年以來在美上市的中國概念股暴露出一系列“會計”問題等,中美雙方于今年7月11-12日開始以專項談判形式討論跨境監管。不過,從8月份披露的公告看,談判并沒有達成實質性可操作協議,中美跨境監管真空依舊懸而未決。
我們認為,目前美國PCAOB暫不會采納參議員舒默的暫停和撤銷中國審計公司注冊資格的建議。畢竟,建議牽涉到中國在美上市的數百家中資企業,在國際證券交易所競爭日益激烈下,這無疑不利于美國資本市場的發展;而且部分中概股的財務問題與美國PCAOB本身的監管失策不無關系,目前在美國PCAOB注冊的54家中國審計公司,除四大國際會計事務所在華分支機構外,其他大部分注冊的中國審計公司都為國內業務量有限的中小型公司。對中國來說,個別中概股在境外的問題無疑影響到中國企業整體國際形象,并抬高中國企業跨入國際市場的市場風險和融資成本。因此,中國反對的是美國監管部門進入本國行政執法,而非強化監管本身,雙方談判空間的存在意味著探尋對等監管合作的可行框架而非尋求對抗施壓更符合雙方利益。
中美跨境審計監管最重要的在于互信
當前牽制中美審計跨境監管的因素并非不可逾越和突破,雙方的分歧本質上是監管互信問題。隨著經濟金融國際化程度深化,這意味著中美通過實質性談判認定雙方都能接受的跨境合作監管框架,既是現實所需,同時也確實具有可談判協調的空間以增加雙方監管互信。
與此同時,跨境合作監管的框架和形式可以多樣化,克服一些困難。我們認為,當前中美跨境監管分歧,首先表現為雙方在監管理念和方式上因溝通有效而缺乏互信,如美國注重程序監管,強調程序監管對內容保真度的重要性,至于內容真偽性則主要是審計公司和上市公司之責,而且由于美國有著嚴格的集體訴訟、辯方舉證等制度護航,上市公司和審計公司造假欺詐的訴訟和懲罰機制是暢通的;而中國監管則因尚未完善構建集體訴訟、辯方舉證和退市等制度,不得不傾向于內容等實質性監管。
中國監管改革應該考慮由實質性審核向程序和合規審核轉型,這將是改革趨勢。即中國可考慮在盡快構建集體訴訟、辯方舉證和退市制度等體系,把上市公司和審計公司信息內容的真實性完全放歸市場供需雙方自律。這種監管理念和方式的調整,無疑為中美跨境監管構建委托和合作監管的對等平臺,致使中國減輕了對美國跨境監管的擔憂,同時為美國PCAOB委托中國監管部門代行監管提供互信共識,而避免跨境監管的爭議。事實上,當前美國同35個國家簽署的聯合監管協議,主要是基于互信的委托監管協議,而非美國PCAOB跑到其他國家進行行政執法。
其次,中美在會計準則上都與國際會計準則有差別,導致了中美在跨境監管合作上面臨較高的監管協調成本,從而在監管技術上影響雙方的跨境監管合作。因此,中美會計制度若都加快向國際標準的過渡,不僅將有助于降低中美跨境審計監管的標準轉換成本,而且將增強雙方監管互信,并為中美間簽署委托跨境監管協議提供標準化的合作平臺。
由此可見,當前中美在跨境監管上的分歧是在合作博弈框架下的分歧,分歧不會遮蓋中美在努力強化跨境監管合作消除監管需求的共同利益訴求和意愿。有效推進中美跨境合作監管,需要中美雙方都應在監管理念、會計準則等方面做出趨同式努力,并構建基于監管互信的監管合作框架。
推薦閱讀
評論:絕地反擊“做空中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中美跨境審計監管最重要的在于互信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126/163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