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了冬眠期的PE(私募股權基金)們,發現自己的日子越來越不好過。一方面,二級市場的走低導致投資的項目估值倒掛;另一方面,資金緊缺成為大家共同的難題。
清科研究中心數據顯示,在全球資本市場持續降溫的環境下,VC和PE的投資熱度開始下降,近半年以來基金募資的增長速度逐漸降低,其中10月VC投資環比下降達27.8%,達到了全年的最低點。
在市場入冬的形勢下,一些PE開始在投資收益模式上做文章,試圖通過創新來吸引更多的資金以安然過冬。
受困估值倒掛
不過,一些PE最近有了大動作。
近日,美國華平投資集團(Warburg Pincus,下稱華平)宣布認購了海通證券H股價值2.1億美元的股份,解決了海通證券H股招股不理想的現狀。盡管華平一直以來在國內的私募股權領域投資頗多,但是此次對上市公司的投資卻一舉成為其在華最大的單筆投資之一。
不久前,KKR也宣布參與中國服飾在香港的IPO,斥資6000萬美元,成為中國服飾的基石投資者。
深圳某PE基金高管告訴《中國經營報》記者:“現在的形勢很不樂觀,在目前的市場環境下,PE通過公開市場募集資金越來越困難,因此IPO越來越依仗作為基石投資者的私募股權基金和其他投資機構。”
據清科研究中心相關數據顯示,今年前11月,我國324家企業上市融資538億美元,154家VC/PE支持企業IPO,同比縮水兩成,平均賬面回報倍數持續走低。
隨著2011年股市的走低,依靠二級市場退出的投資機構越來越感到力不從心。過去一級市場的Pre-IPO項目的投資價格通常在10倍左右,只要企業成功上市發行就有50倍以上的市盈率,PE能輕松賺取5倍甚至是10倍的回報。但今年以來,隨著二級市場的調整,IPO市盈率普遍下降至20倍以下,而一級市場的估值卻維持在18倍、23倍的高位。這意味著PE面臨著一二級市場的估值嚴重倒掛。
創新收益模式
而比估值倒掛更加急迫的問題,是PE行業進入寒冬,出現了資金募集艱難的困局,而他們前期募集的資金已經所剩不多。
記者注意到,為了盡快籠絡和吸引資金,PE開始在投資收益模式上進行創新,即將廣泛運用于二級市場的私募證券基金中的結構化產品悄然用在了自己的身上。
PE清科研究中心分析師傅喆告訴記者,所謂有限合伙制PE基金借鑒結構化模式就是設置優先、劣后兩種級別的LP(出資人),出資比例為3:1,GP(管理者)在基金中出資1.0%,每年收取管理費2.2%。投資項目開始退出后,投資收益分配順序為,先返還優先LP本金,優先LP本金收回后,繼續對該類LP分配出資額50.0%的投資收益;再返還劣后LP本金,隨后返還GP本金;如果上述分配完畢后,還有剩余投資收益的話,優先LP、劣后LP和GP分別按30.0%,45.0%,25.0%分配。
“這樣的結構性劃分使得優先級LP所承擔的風險較小,投資可以在虧損時能全身而退。”一家已經實際操作的LP表示,PE此舉在于提高投資者的積極性。
目前,各家PE都在想方設法進行“開源”。
后市值得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這種新型投資收益模式的首批嘗試者,是包括九鼎投資在內的數家大型PE機構。對此相關分析師表示,該模式的創新更加折射出了國內PE基金在募資中所遭遇到的難度,結構化PE成為降低募集資金難度的現實選擇。
隨著募資趨難、投資價格高燒不退以及退出回報率下降的大背景下,常被冠以“非理性大躍進”的PE行業是否真的是大勢已去?
業內亦有樂觀的看法存在。深圳東方匯富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總裁闞治東(微博)表示,股市牛市對籌集資金很方便,但在熊市時最有利于投資,因為這時企業資金緊缺,投資成本也會很低。
同時也有部分外資PE人士表示:“對于PE來說,無論怎樣的投資,都面臨兩塊兒收益,一個是二級市場的上市溢價,一個是被投資企業的內增長,如果PE看重這家公司的增長潛力,同時在當前投入成本低廉的情況下,PE的投資也正是最好的掘金時期。”
在“2011第十一屆中國創業投資暨私募股權投資年度論壇”上,啟明創投合伙人鄺子平則告訴記者,2012年下半年市場或許能有明顯的回調,二級市場價格走勢傳導到一級市場大約有6個月的時間差。
推薦閱讀
谷歌收購RightsFlow 為使自己免于版權起訴>>>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新創收益模式 PE籌資過冬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12/185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