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服務業受軟件增值稅返還影響,政府補助一度占到上市公司凈利潤一半以上
考察創業板公司盈利能力,已經不能單純地使用凈利潤這一靜態指標。在有些創業板公司中,非經常損益甚至已經超過公司生產經營帶來的凈利潤。
有消息稱,證監會正在與財政部商討調整會計準則,擬將一定形式的政府補貼調整出營業外收入一項。
消息并非空穴來風,A股上市公司之中,營業外收入已經成為影響會計利潤的一個異常重要的科目。
*ST公司可以借助于營業外收入茍延殘喘,創業板上新興產業則往往在政府補助的煙霧彈下,讓投資者看不清其本來面目。
機械設備與信息服務
獲政府補助最多
2010年度,276家創業板公司之中,274家接受了政府補助,而這一數字在2011年間并無減少,依靠政府補貼增厚公司業績,已經成為創業板公司的一大利潤來源。
據同花順數據統計,2010年全年,274家創業板公司共獲得政府補貼19.14億元,占同期創業板公司凈利潤的10.32%。而信息服務業受軟件增值稅返還的影響,政府補貼一度占到上市公司凈利潤的一半以上,其中,今年剛上市的美亞柏科上半年政府補助占凈利潤比例高達162%。
受政府大力補助的并非只有信息服務一個行業,由于創業板建板“兩高六新”的篩選標準,造成幾乎所有創業板公司都包含在“成長性高、科技含量高,新經濟、新服務、新農業、新材料和新商業”的邏輯之內,也正因為此,造成了截至12月15日創業板所有276家上市公司中,只有力源信息和朗源股份沒有任何政府補助入賬。
而在創業板目前所包含的信息服務、機械設備、電力設備、電子元器件、機械設備、生物醫藥等行業之中,又以機械設備和信息服務行業被補貼最多。機械設備行業2010年獲得政府補貼3.13億元,平均每家公司被補貼727萬元;信息服務行業獲得補貼2.36億元,平均每家公司獲補貼638萬元。
但是,同樣是獲得補助,不同行業獲得政府補助的方式卻截然不同。機械設備行業一般是通過新上馬高新技術項目,取得政府撥出資產相關的補助,其中,與收益相關的政府補助,用于補償以后期間的相關費用和損失的,確認為遞延收益,并在確認相關費用的期間計入當期損益;用于補償已經發生相關費用和損失的,直接計入當期損益。
以通裕重工為例,2010年通裕重工獲得政府補助9436萬元,便是來自2008年時成立的MW級風電主軸項目,由山東省禹城市政府給予的財政支持,并在2009年取得扶持資金后依據分期列入損益表中。
而信息服務行業獲得政府補助的方式,主要是通過軟件產品增值稅返還,國家對軟件公司征稅采取“銷售自行開發生產的軟件產品增值稅實際稅率超過3%的部分實行即征即退”的優惠稅收政策。如上文提到的美亞柏科,這家公司即是在享受軟件增值稅的基礎上,獲得778萬元軟件增值稅返還,成功避免了2011年上半年的負利潤。
據美亞柏科招股書披露,根據《關于鼓勵軟件產業和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有關稅收政策問題的通知》(財稅[2000]25 號)規定,自2000年至2010年,銷售自行開發軟件產品,增值稅實際稅負超過3%享受即征即退政策部分的所退稅款,用于公司研究開發軟件產品和擴大再生產,不作為企業所得稅應稅收入,不征收企業所得稅。
雖然該政策已經到期,但據美亞柏科副總經理楊愛國解釋,去年優惠政策到期之后,財政部在2011年10月13日又新出臺了《關于軟件產品增值稅政策的通知》(財稅[2011])100號,不僅延續了之前政策對軟件產品增值稅的返還,而且對軟件服務也免除了營業稅。美亞柏科對稅收優惠的依賴仍然可以延續。
聚龍股份補助占比超50%,
新寧物流難度日
過高的政府補助比例造成上市公司對營業外收入的嚴重依賴。在276家創業板公司中,2010年政府補助占凈利潤50%以上的有聚龍股份一家,占比40%-50%區間的有寶德股份、新寧物流、通光纖纜、中青寶、超圖軟件(微博)、美亞柏科、華中數控和金通靈8家,占比30%-40%區間的有12家,政府補助占凈利潤20%以上的創業板公司總共有54家。
而這些政府補助占比較高的上市公司,大多受益于政府稅收政策或是受國家鼓勵發展的產業政策帶來的財政資金支持,他們年復一年接受政府財政支持,許多公司已經將這一補助列入可持續性獲得的支持。
一位上市公司高管也向理財周報記者表示了他的擔心,如果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與公司正常經營業務密切相關,并且可以按照一定標準或者定量持續的享受政府補助,那么未來幾年凈利潤不會受政府補助的過度影響;但如果上市公司只在某一年因為某個項目獲得了巨額的政府補助,并在當年損益中對凈利潤占比過高,這種不可持續的收入獲得便值得投資者警惕。
新寧物流便是一例。新寧物流主營倉儲及倉儲增值服務產品,并代理報關報檢送貨。
2009年,新寧物流獲政府補助965萬元,其中包括昆山市政府撥出的企業上市專項資金補貼300萬元和公司所在地昆山市張浦鎮政府撥出的150萬元企業上市扶持資金,其他各項資金也都無法證明在未來幾年可持續性獲得。
不過,昆山市政府倒是十分慷慨,在新寧物流成功上市之后,昆山市政府又在2010年給予新寧物流500萬元上市補貼和獎勵,占當年政府補助項目的58%。2009、2010年的政府補助,也著實對新寧物流凈利潤起到了作用,分別占到當年凈利潤的31%和49%。
好景不長,2011年上半年,新寧物流只得到62.7萬元政府補助,不能再次增厚上市公司業績的同時,也讓投資者對新寧物流真實的盈利能力得以透徹地了解。
2009年上市之后,新寧物流在2010年凈利潤下降35.70%,2011年前三季度凈利潤同比下降63.95%,只盈利609.49萬元。通過剔除政府補助這一非經常性損益可以看出,新寧物流的凈利潤持續下滑,與政府補助的減少有直接關系。
政府補助不再阻攔創業板退市
鑒于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凈利潤造成的迷惑作用,注冊會計師馬靖昊主張應該將政府補助計入資本公積,從而避免政府補助對上市公司真實盈利能力的迷惑。
馬靖昊質疑說,“其實政府補貼跟公司本身沒什么關系,為什么要計入營業外收入呢?政府補貼完全跟公司的營業能力無關。”
如果任由政府補貼計入營業外收入,創業板上市公司就有可能會通過政府補貼增加營業外收入的方式來操縱公司利潤,為投資者提供了并不真實的盈利數據。
不過,更多的投行人士則表達了另外一種反對的聲音。華泰聯合投行部副總監滕建華表示,“政府補助應該特指國家政策性優惠措施為上市公司帶來的可持續性收入,如軟件產品增值稅返還、出口退稅等經常性損益,這類稅收優惠理所應當計入營業外收入當中,可以體現上市公司的盈利能力。”
“地方政府所給予的項目補貼、上市獎勵、納稅大戶獎勵等雖然也被稱為政府補助,但這部分補助是非經常性損益,投資者在考察上市公司盈利能力時應該予以剔除。”滕建華解釋說。
至于政府補助是否應該計入資本公積,北京一位保薦代表人也表達了自己的看法:“專業的投資者都能通過扣除非經常損益之后的凈利潤來衡量上市公司業績,如果說未扣除非經常損益的上市公司凈利潤容易蒙蔽投資者,應該在信息公開的同時,培養廣大投資者閱讀報表的能力,而不是更改會計準則去適應投資者的需要。”
其實,關于政府補助是否計入營業外收入的爭論由來已久。
1998年的時候,政府補貼曾經計入營業外收入,2001年財政部又發文規定將其計入資本公積,后來在2006年實行新的企業會計準則,為了與國際接軌,又把政府補貼收入計入到營業外收入之中。也正是由于政府補助的存在,使得A股市場充斥著多家ST公司。
不過,政府補助對創業板的影響,應該會遠遠小于其對主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的影響。
在深交所發布的《關于完善創業板退市制度的方案》(征求意見稿)中,清楚的表明:為了避免創業板公司暫停上市以后通過各種調節財務指標的方式規避退市,擬完善創業板市場恢復上市的審核標準,對暫停上市公司恢復上市的財務標準,參照公開發行和再融資的計算方法,以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前后的凈利潤孰低作為盈利判斷標準。也就是說,如果創業板公司凈利潤在剔除了非經常損益之后仍然連續三年虧損,只能直接退市。
眼下,創業板剛剛建板兩年,創業板公司仍在分化之中,幾乎沒有哪家公司必須通過政府補貼的方式維持正的凈利潤。但創業板公司分化速度仍然超過很多投資者的預期,已經有不少經營不善、業績不良的上市公司如朗科科技被列入了媒體以及機構的黑名單當中。(任家河)
推薦閱讀
浪潮斥資一億二次抄底奇夢達>>>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被催肥創業板:274公司獲19億補助 占總利潤一成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19/199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