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至年底,逾百家上市公司陸續宣布獲得政府補貼。在覆蓋面逐漸擴大的補貼背后,不少經營狀況較差公司借此找到了優質奶源,甚至借此保命。不過,基于各家公司獲得補貼類型不同等原因,及計入方式差異導致影響不同,投資者在關注時需要特別區分。正如某上市公司高管透露,年末突擊利潤主要有兩種合法手段:賣資產,爭取政府補貼。
九成多上市公司去年收“紅包”
南都記者從公告粗略統計,從今年6月開始,陸續有過百家公司相繼宣布獲得各種名目的政府補貼。
以最近的一些統計情況看,用友軟件獲1.76億元退稅,四方股份獲5455萬元退稅,深天馬A獲2162萬元貼息,鋅業股份獲1351萬元貼息,太極集團獲9700萬元補貼,三花股份獲1916萬元補貼,ST天宏獲105萬元補助,海南橡膠獲2839萬元專項撥款,惠博普獲320萬元專項資金,旗濱集團獲2700萬元獎勵資金。
從名目大致分類看,紛繁復雜。僅技術一項,就有科研補貼和貼息、高新技術項目補貼、產業振興和技改專項資金、高新技術國家補貼計劃、重大科技創新項目補貼等。
事實上,中國經濟處于轉型進程中,很多企業承擔著重點工程項目,還有技改項目、惠民項目等。政府在這方面給予補貼,符合既定的政策方向。
然而據公開統計數據,2010年共有1454家上市公司收到政府補助,平均每家公司獲得補助3187萬元,補貼覆蓋面高達92.61%。
計入方法不同對業績影響顯著
政府派“紅包”,自然是天上掉餡餅的利好,不過記者在翻閱多份公告后發現,基于補貼分類和各種實際情況,計入的方法不一也使得產生的影響不同。
據深天馬最新公告,根據財政部《關于撥付2011年度進口貼息資金的通知》有關規定,公司控股子公司上海天馬、成都天馬分別收到進口貼息人民幣471萬元、1691萬元。公司將按照《企業會計準則第16號-政府補助》的規定,并結合公司會計政策,按10年計入當期損益,增加當年度利潤不超過人民幣220萬元。
深天馬董秘劉清力對記者稱,這部分貼息是補貼給兩個子公司,在合并報表時也只是各占三成,影響其實是非常有限。
至于為什么按10年計入當期損益,劉清力解釋稱,因為該項目是進口設備貼息,設備的折舊期是10年,大致是按照折舊期計入,因此不能一次性計入!拔覀冞在和會計師事務所商量如何計入!
深天馬三季報顯示,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0.49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86元),相比之下補貼對公司凈利潤產生的影響確實有限。
而海通集團子公司常州億晶在收到地方政府5000萬補貼資金后,直接全額計入2011年當期損益,增加公司當期利潤總額5000萬元。海通集團2011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0.03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012元),5000萬補貼對股價影響顯然強于深天馬。
提防上市公司年末突擊利潤
而在現實操作中,由于地方利益,使得不少公司借“收紅包”之機揩油甚至“保命”。
據一位上市公司高管透露,年末突擊利潤主要有兩種合法手段,一則賣資產,再就是爭取政府補貼。而前者在會計處理上受限較多,因此后者迅速成為主要手段。
京東方A便是靠財政補貼躲過“ST”的典型。公司過往5年的年報顯示,從2006年至今共虧損50 .6億元,而政府對其財政補貼達到11.89億元。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在2009年靠著7億元政府補貼,公司才在賬面上勉強出現5000萬盈利從而躲過一劫。
而在2009年因為與高盛對賭失敗而名聲大起的深南電近幾年日子依然欠佳,在日前公告中,公司預計將分期獲得采購天然氣增值稅稅收返約1.4億元人民幣。而退還款按照權責發生制原則,將增加2011年度的營業外收入,彌補公司主營業務虧損。
三季報顯示,深南電2011前三個季度實現凈利潤-1.43億元(基本每股收益-0.24元)。
在嚴峻的現實面前,記者發現就在最近一個月內深南電先后發布三份公告:“向大股東轉讓資產回籠資金1.2億元”、“擬2.17億轉讓江西中電投30%股權”、“1.23億轉讓能源環保10%股權”。 采寫:南都記者 劉楊
推薦閱讀
中資掘金中東歐私有化進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逾百上市公司獲發政府“紅包”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27/210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