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繼軍:如果用亂世需用重典的觀點來看,25%的上限有必要,在有太多市場性問題的時候,階段性的措施有必要。
左小蕾:監管層要做的是保證企業信批的真實性,而交易價格應該由風險博弈來決定。要限制價格存在的泡沫,應該加強上市企業的風險披露,同時要求投行披露完整的定價過程。
《21世紀》:在投行的各項創新業務中,哪些業務是未來發展的重點方向?市場空間和市場前景如何?機會在哪里?
劉曉丹:未來固定收益類業務將會成為新的利潤增長點,特別是私募債、非金融企業債券融資工具等出現。并購重組也將成為投行專業化和差異化競爭的重要領域。最近幾年,投行也開始借助信托、銀行理財等通道,在傳統牌照類業務外,嘗試各種模式給客戶融資。上述兩類業務已成為部分投行新的重要利潤增長點。
歐陽西:固定收益類業務、場外市場業務及并購業務是投行業務的未來發展方向。固定收益類業務方面,包括資產證券化及中票短融承銷業務。在場外市場掛牌的企業將在股份轉讓、定向增發、做市商收入方面給券商提供更多的業務空間。
周強: 再融資、并購等業務具備廣闊的發展前景。在產業鏈業務模式下,IPO業務僅為投行業務的發端,目的是引進基礎資產,更重要的是為客戶提供“圍繞其價值實現和被資本市場發現”為中心的多種服務。
龔寒汀:投行的創新會體現在幾個方面:一方面是業務涵蓋面的擴大,將由傳統的IPO、再融資,轉向收購兼并、產業整合、債權類融資、資產證券化、新三板、場外交易市場等等;另一方面是加大服務深度與廣度,以證券公司的其它創新業務,整合公司資源,滿足客戶需求。
謝繼軍:并購,資產證券化是發展重點。這兩個創新都有市場基礎,也有現實大量的需求。
左小蕾:資產證券化業務需要警惕。從海外的經驗來看,這類衍生品并不創造價值,而且風險很大,投行過度重視這類業務容易產生系統性風險。創新應該圍繞著一級市場展開,同時做大二級市場,這樣既能服務實體經濟,同時比衍生品的風險低多了。
《21世紀》:在創新與改革的趨勢下,未來幾年投行業務結構將產生什么樣的變化?行業格局又將如何重鑄?
劉曉丹:國內投資銀行業由單一倚重賣方業務逐步向買方業務、賣方業務協同發展將是大勢所趨,未來投資銀行核心競爭力將取決于對全業務鏈的把控能力。
只有具備股權融資、債券融資、并購業務多業務鏈協同發展的券商,才將具備真正的競爭實力。預計未來,資產證券化、股票收益權、資金池業務等為代表的非通道類業務會成為投行收入來源的重要一環。
歐陽西:以股權融資為主體,大力發展債券融資、并購以及其他創新業務的“大投行”模式,及原來以項目為中心的運作模式轉向以客戶為中心的運作模式將是券商投行業務未來的主要方向。
券商未來的集中度將進一步提高,誰對變革更有預見性,誰對變革準備得更充分,誰就能脫穎而出。
周強:投行業務模式從原來以審核導向為主的“紡錘形”,逐步向前、中、后端并重的“搟面杖形”轉變,研究、銷售兩方面能力越來越重要。投行的核心競爭力更重要的是價值發現者的作用發揮得如何。投行項目部門主要服務發行人,而銷售部門主要服務投資人,能較好地協調發行人和投資者關系的投行將會搶占制高點。
龔寒汀:創新驅動的市場環境將逐步形成各具特色的券商。但對任何一家券商經營者來說,都需要思考三個問題:客戶從哪里來?產品從哪里來?運營體系如何組織?而對于這三個問題又需要結合市場認知、治理結構、管理文化、資本規模、人才結構、客戶基礎、執行能力等仔細考量。
謝繼軍:投行業務結構將會變為IPO、并購、債券、再融資、ABS均衡分布,大券商會有更多的機會。外資投行在未來也會比現在以IPO為主的市場中獲得比現在更多的業務機會,因為并購等是他們的強項。
推薦閱讀
【中國家電網訊】周三上證指數[3001.36 1.14%]低開高走。加息靴子落地,放下包袱之后,上證指數一舉越過3000點大關,再次向三角型調整的上軌線3080點發起攻擊。盤面上,保險、券商、銀行、黃金股、煤炭石油、鋼鐵等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IPO堰塞湖倒逼投行生態衍變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29/1277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