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一年,對*ST廈華而言,是命運曲折的一年。
2009年3月24日,*ST廈華公告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對公司遞交的恢復上市申請進行審核。會議有條件通過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申請。目前正在落實相關補充材料。
雖然*ST廈華恢復上市已經讓投資者看到希望,但是,家電觀察家劉步塵提出疑慮:“看不到其利益增長動力和機會在哪里。”
恢復上市日趨明朗
股民仍需理智
面對冠捷科技有意收購等傳聞,*ST廈華不斷給予否定,一直以“自救保殼”自居,如今恢復上市申請已經逐漸明朗。
2009年3月24日,*ST廈華公告稱,上海證券交易所上市委員會對公司遞交的恢復上市申請進行審核,會議有條件通過公司股票恢復上市申請。
去年由于2006年、2007年、2008年三年連續虧損,*ST廈華自5月27日起暫停上市。僅2008年,*ST廈華虧損就虧損10億元。
雖然*ST廈華虧損連連虧損,但當時多家分析師依舊持樂觀態度,認為其經營性現金流情況依然不錯。
實際上,*ST廈華資金可謂緊張,而第一大股東華映作為上游核心部件顯示屏的供應商,在貨款支付方面給予較長的帳期,并于2010 年6 月30 日前提供余額不超過8 億元的委托貸款和2 億元的無息借款;第二大股東*ST廈華電子企業有限公司的實際控制人建發集團提供1 億元的無息借款和5000 萬美元的開證額度。同時,*ST廈華公司的銀行貸款由第一、第二大股東按相應比例提供擔保。
股東和當地政府給予*ST廈華的支持舒緩了資金壓力。
如今,我們欣喜的看到,*ST廈華恢復上市日漸明朗。然而,*ST廈華的盈利機會在哪里?
內銷乏力 利潤增長點難覓
*ST廈華曾經是中國彩電企業佼佼者,然而這兩年*ST廈華在彩電市場表現很弱,機會在主流市場很難見到其產品。
“*ST廈華恢復上市和原來有什么區別呢?我們看不到其有新的利益增長點在培育。*ST廈華產品在國內主流市場已經退出,想再恢復已經是相當困難。*ST廈華一旦丟失根據地,再搶回很難。”分析人士提出擔憂。
隨著液晶屏市場回升,某些尺寸的液晶屏供給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緊缺,受上游面板資源的影響,液晶面板供需波動、價格上升都將對市場產生一定的沖擊。
在此背景下,*ST廈華稱,大股東中華映管在上游面板的供給,也使其在成本控制上占據了有利形勢。
家電觀察家劉步塵表示:“看不到其的利益增長動力和機會在哪里,TCL等企業開始進入上游面板和模組,*ST廈華雖然名義上被臺灣企業收購,但中華映管面板盈利并不是很強,臺灣最大企業是兩大面板廠友達和奇美,中華映管能夠供應給*ST廈華的資源并不是很多。”
聯合證券家電行業分析師認為,彩電行業未來幾年將進入快速成長通道,具有趨勢性投資機會,彩電企業目前盈利能力很低(2.5%以內),在需求旺盛和成本趨降的背景下,盈利能力提升空間巨大,規模和盈利能力提升趨勢明確,且向上彈性很大。
然而*ST廈華能否在彩電業高速發展同時也分得一杯羹?
家電業業內分析人士指出:“平板電視和數字電視為主的產業,平板電視本身盈利能力很差。*ST廈華雖然被太晚控股,但其在資源上的更多動作我們也沒有看到。”
他認為:“TCL、長虹、康佳、創維等家電企業在市場上一直占有相對突出地位,但是相對表現還不明顯,平板電視盈利能力很低。”
外銷支撐利潤不是“硬道理”
而刺激消費、家電下鄉等政策的影響似乎對*ST廈華而言并不大,隨著家電行業出口復蘇,*ST廈華將經營戰略重點投向外銷,隨著出口的逐步復蘇,挺過了寒冬。
2009年,*ST廈華扭虧為盈,其表示主要是引進臺灣電子制造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對公司的設計、制造、采購流程進行了改造,并適時調整了業務發展方向,轉為以外銷為主,從而實現持續經營。
*ST廈華稱,一直以來提升銷售業績,加快資金周轉,降低運營成本,實現扭虧為盈以自救。
據了解,目前*ST廈華內外銷比重大約為 2:8,不斷加強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南非、中國臺灣、澳洲、中東、南美洲等新興市場已逐漸成為公司新的營收增長動能。
“*ST廈華和華為等企業外銷是不可同日而語,*ST廈華海外外銷比例擴大,主要是其國內市場比例下降,國際市場競爭力并不強,中國企業出口平板電視利潤是非常低的,一個市場為平板電視的企業,如果國內市場都做不好,而靠國際市場作為支撐是相當困難。”劉步塵告訴記者。
推薦閱讀
我們預計九陽股份(002242)2010、2011年EPS分別為1.36元和1.52元,對應最新收盤價27.60元的PE分別為20.3倍和18.2倍,估值相對其他大白電和小家電已經偏低。我們對公司穩固豆漿機行業第一、探索并購以發展多元化戰略依>>>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ST廈華:保殼見效 仍難覓新利潤增長點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29/1301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