拖延一年半后,青島海爾(600690.SH)的股票期權激勵計劃昨天宣布取消。該公司發布的公告顯示,根據近期證監會出臺的股權激勵有關事項備忘錄文件,原草案實施條件已變。
在原股票期權激勵計劃(草案)中,青島海爾擬向激勵對象定向增發8000萬股股票,覆蓋上市公司董事(不含獨立董事)、高管、董事長提名的業務骨干和突出貢獻員工、預留激勵對象等,原定每股行權價7.63元。而具體行權條件則為:2007年至2009年,公司年度凈利潤增長率需較前一會計年度不低于10%、凈資產收益率不低于8%。而且,方案雖為一次性授予,但分三期行權。授權滿一年后,第一行權期內,行權份額上限為40%;第二、第三行權期行權份額上限為30%。
按照這一計劃將造就包括董事長楊綿綿、副董事長等人在內的一批海爾千萬富翁。
伴隨著業務快速增長,青島海爾這一股權激勵機制似乎為盈利持續增長提供了長期保證。 但這一計劃因2007年年中證監會為期半年的上市公司專項整治而擱淺。原股權激勵方案的審批直到2008年1月才真正恢復,這中間青島海爾經歷了兩個大事件。 4月份一季財報發布時,公司稱已重啟激勵方案,不過由于在治理專項活動期間,原激勵計劃制定時所面臨的環境有變,正積極制定新方案。但之后青島海爾一直沒公布新方案,反而“迎來”高管集體辭職事件。當時董事、副總經理張智春,副董事長王召興,副總經理張世玉及獨立董事王超均辭職,而前三人正是上述股權激勵的重點激勵對象。
目前,青島海爾董秘崔少華不愿對《第一財經日報》詳談激勵方案取消原因。公司公告顯示,根據證監會出臺新文件,其中至少涉及預留股份一項,原方案條件明顯不合。原方案中8000萬股中的2000萬股屬預留股份,而新文件規定“如無特殊原因,原則上不得預留股份。確有需要預留股份的預留比例不得超過本次股權激勵計劃擬授予權益數量的10%”,而青島海爾的預留數量達25%。
6月30日國資委出臺的《關于規范國有控股上市公司實施股權激勵有關問題的補充通知》(征求意見稿)也讓上述股權激勵計劃生變。在行權有效期內,激勵對象股權激勵收益占本期股票期權授予時薪酬總水平的最高比重,境內上市公司原則上不得超過40%,實際收益超出比重尚未行權的股票期權不再行使等規定,也讓青島海爾許多千萬富翁難以誕生。
業內分析人士說,此前行權條件偏高。海爾集團和青島海爾均強調,不會為激勵對象提供一分錢融資服務。這直接導致激勵對象的行權需要大量貸款或資產抵押。一位家電業分析師說,可能也說明青島海爾對公司運營及股票價格走勢有信心。2007年、2008年青島海爾凈利潤均大幅增長,增長率約為30%。而青島海爾的股價從激勵方案首次披露時的大約7.7元左右一路上揚,2007年9月18日達最高點27.99元。但隨后股價震蕩下跌,昨以9.89元/股收盤。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家電業專家羅清啟認為,單獨以股權激勵方式很難真正體現公司管理層價值。
公告顯示,該公司將根據有關法律法規要求,聘請專業機構,適時推出與公司業績緊密掛鉤的、更具長期激勵效果的新激勵方案。但崔少華昨天沒有透露新的方案出臺時間。
推薦閱讀
富士康(02038.HK)公布08年中報,報告稱富士康上半年實現凈利潤1.42192億美元,較上年同期下降56%;每股盈利0.0202美元,不派中期息。 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額47.899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上漲4.34%。 富士康表示,>>>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青島海爾:公告宣布取消股權激勵計劃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29/13536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