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電器(600060.SH)9月26日宣布以1.33億元的價格將其持有的海信(北京)電器有限公司55%的股權轉讓給海信空調。這意味著海信白電注入科龍的步伐日漸臨近。
按照海信空調此前計劃,在ST科龍股改完成的12個月內(即2008年3月底前)完成海信冰箱、空調資產的注入,這次海信空調顯然將重組的時間提前了幾個月,然而要完成重組,首先需要將海信電器持有的北京和南京的海信冰箱資產從上市公司剝離。
根據公告,9月25日海信電器和海信空調在青島簽署了股權轉讓協議,轉讓的業務包括海信集團與北京雪花電器2002年合資成立的海信北京電器公司55%的股權,以及2005年北京海信與南京愛普萊斯合資成立的海信(南京)電器公司60%的股權。
通過這次轉讓,海信電器保留了最核心的彩電業務,同時這次出售獲得了3800萬元的處置收益,也為海信空調重組科龍創造了條件。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公告還透露了一直并不透明的海信白電資產的財務狀況,根據審計結果,截止到2006年底海信空調的總資產為16.5億元,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1.5億元,與此同時海信冰箱業務2005年和2006年的凈利潤分別為1446萬元和1544萬元,今年1-2月的凈利潤則為164萬元,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如果按照這樣的態勢,海信注入ST科龍的白電資產每年可以增加30億元的收入,但是由于海信空調的凈利潤并未透露,僅海信冰箱55%股權每年只能給科龍帶來不到800萬元的凈利潤收益。
從已公布的財務狀況來看,這樣的資產注入短期內不會對科龍的利潤有太大貢獻,但海信集團有關人士表示,“我們看重的是重組后的協同效應,按照國家信息中心的數據,剛剛結束的2007年冷凍年度海信和科龍空調加起來的市場占有率超過10%,成為國內空調四強之一,這就是協同效應的表現。”
記者了解到,目前海信與科龍的白電營銷系統已合署辦公,但在財務方面一直不能合并,這影響了雙方協同效應的發揮。
9月26日ST科龍的公告顯示,根據今年3月科龍相關附屬公司與海信集團有限公司相關附屬公司簽署的《業務合作框架協議》,兩公司關聯交易有金額上限,超過時,兩公司年內將不再發生關聯交易。
科龍空調有關人士表示,如果重組完成,類似的關聯交易金額限制就可以放寬,雙方的協同效應就可以更好的發揮,因為海信白電在全國有四大基地,科龍白電也有成都、順德等多個基地,按照就近銷售的協調,類似的關聯交易將不可避免。
然而對于海信空調來說,接下來要調整的不光是國內市場的問題,海外市場的協調統一也成為必然,ST科龍將于10月10日舉行2007年第四次臨時股東大會,審議科龍將與海信建立合資出口貿易公司的提案。
由于收購科龍等待了17個月的時間,海信集團對“一號任務”的重組計劃顯然加快了速度,而大股東清欠的問題,9月13日佛山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顧雛軍及格林柯爾系公司向江西科龍合計賠償1.65億元,顯然也取得了進展。
接下來如何盡快恢復科龍的香港上市資格,便成為海信不得不關注的問題,因為自2005年6月16日前董事長顧雛軍出事已經開始停牌的科龍H股股票仍無具體復牌日期。
推薦閱讀
證券代碼:000100證券簡稱:*ST TCL公告編號:2007-061 TCL集團(5.86,0.00,0.00%)股份有限公司 2007年第五次臨時股東大會決議公告 TCL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及董事會全體成員保證信息披露的內容真實、準確、完整,沒有虛假>>>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海信:轉讓冰箱資產白電即將注入科龍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29/1398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