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股的浪潮在2011年大幅退去,從最高點3067點退到2200點之下,令無數看好A股市場的投資人損失慘重。不幸的是,陽光私募也加入到這群“裸泳者”中。
被視為理財奇兵的陽光私募行業,在2011年退潮的過程中,遭遇了史上最慘烈的一次滑鐵盧。作為業內最專業、投資能力最頂尖、追求絕對收益的陽光私募,旗下產品凈值大幅下滑。
根據朝陽永續對私募產品的統計,截至2011年12月16日,年內仍保持正收益的陽光私募產品為93只,在朝陽永續統計的1061只中,占比不足10%,這也意味著,近1000只私募在2011年出現了虧損,虧損幅度超過九成!
一年虧損56.75%!
這樣的業績并不是出自中小散戶,而是時策1期私募產品!截至2011年12月5日,該產品在年內凈值增長率為-56.75%,該產品自2008年1月17日成立以來,目前的累計凈值跌至0.3392元,虧損近70%!
最大虧損超過50%
除前述時策1期之外,2011年還有兩只產品的年內凈值跌幅超過50%,一只是國淼一期,凈值下跌50.47%,另一只是天星2號,凈值下跌56.44%。
跌幅超過30%的私募產品有65只,其中包括大名鼎鼎的尚雅系,新價值系等明星私募。截至12月9日,尚雅11期凈值下跌了30.03%,14期、4期等尚雅系其他產品,年內凈值下跌也超過20%。羅偉廣旗下多只產品跌幅同樣超過30%,比如新價值成長一期,截至12月15日,該產品凈值下跌32.1%。而石波和羅偉廣分別管理的“平安信托·黃金優選”系列的多只產品,年內虧損也超過50%。
冷再清的塔晶老虎系列也再遭重創,塔晶老虎1期和塔晶獅王的凈值分別下跌39.36%和39.81%。
大部分的私募虧損幅度都在10%~30%之間,根據《每日經濟新聞》的統計,虧損幅度在這個區間的私募產品一共有589只,占到全部1061只的55.5%。這其中包括了夏曉輝的六禾投資等一批在2010年有出色表現的新銳私募,也包括了李馳、康曉陽、張高等人。
凈值跌幅在10%以內的私募產品有310只,占到被統計全部產品比例的29.2%。在市場暴跌超過20%,大部分個股跌幅超過30%的市場中,這個成績也算能給投資人交差了。
剩下的93只屬于正收益產品,還有一只在11月發行的產品不計算業績。其中,呈瑞1期收益率為37.92%,一路領跑,另有5只產品的盈利超過10%,此外還有10只產品的凈值增長率在5%~10%之間。
明星私募跌落神壇
2011年也是明星私募們徹底褪去光環的一年。如果說2008年~2010年3年間,明星私募們還能在私募界有所表現,那么到了2011年,他們最后的遮羞布也被市場徹底扒掉。
羅偉廣和石波一直是私募界的兩面旗幟,不過他們在2008年就曾出現過大幅虧損,雖然在2009~2010年操作出色,成功挽回了損失,并成為私募界的明星,但他們不善于在熊市中操作的缺點再度暴露。面對2011年的大跌,石波和羅偉廣重蹈了2008年的覆轍,其管理的產品凈值下跌普遍超過30%。
羅偉廣和石波分別出自券商和公募基金,但無論是出自“券轉私”還是“公轉私”的私募基金,在2011年均是水土不服。比如公募派中凱石投資的陳繼武、簡適投資的楊典等,今年的虧損也普遍超過20%,而出自券商的瀚信資產蔣國云、聚益投資湯小生等人,業績也是難如人意。
此外,出自股評界的私募人士2011年表現也并不理想,最典型的案例就是趙笑云的笑看風云系列。當年在A股市場呼風喚雨的趙笑云,2011年4月高調進入私募界,成功發行了兩只私募產品,然而,市場很快就給趙笑云以“教訓”,截至2011年12月16日,笑看風云一號的凈值已經下跌至0.6573元,笑看風云二號的凈值則下跌至0.7026元。
不過,也有少數私募堅持價值投資理念,并做到知行合一,他們在今年也取得了不俗的業績,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林園。當年林園買入貴州茅臺(600519,SH)并一路持有,雖然在2008年未能躲過大跌,茅臺的股價一路跌至80元附近,但是2011年貴州茅臺再度大幅上漲,也讓林園的堅持迎來了收獲。
截至2011年11月18日,林園1期的凈值增長率達到了4.35%,在全部私募產品中排名第18位。
呈瑞1期勇奪私募冠軍
隨著2011年交易進入倒計時,陽光私募的年度排名也即將定格。
與往年一樣,上一年的冠軍仍未能蟬聯,取而代之的是一位新人。這位新人在2011年的業績十分出色,提前一個月以上的時間就鎖定了年度冠軍,取得這個成績的就是呈瑞1期的基金經理芮崑。
截至2011年11月25日,呈瑞投資芮崑管理的 “興業信托·呈瑞1期”繼續領跑,以42.61%的高收益,幾乎穩獲今年私募產品收益的冠軍。目前暫列第二位的是金中和曾軍管理的 “重慶國投·金中和西鼎”,收益為24.40%。
呈瑞1期成立于2010年10月,累計凈值1.6322。管理人芮崑曾在上投摩根基金擔任研究員和基金經理,據私募排排網的研究員彭曉武介紹,芮崑的選股原則,是在賣方報告的基礎上加以實地調研。
由于2011年的冠軍之戰早早結束,業內更關注今年私募的亞軍和季軍之爭。在呈瑞1期之后,金中和西鼎、景良能量1期、國弘1期、國弘2期、宏創、福麟4號、寧聚穩進等私募產品,業績也表現不錯,上述產品中的佼佼者極有可能成為年度私募的亞軍和季軍。
有望爭奪亞軍的 “重慶國投·金中和西鼎”由曾軍管理,收益24.40%。金中和西鼎成立于2007年7月,累計凈值2.2953元。曾軍有17年證券從業經歷,具有豐富的金融市場趨勢判斷和金融衍生產品交易經驗,此前也曾在2008年的大熊市中贏得私募冠軍,2011年市場被稱為“小2008年”,曾軍再度上演了王者歸來的好戲。按照目前的排名,曾軍極有可能獲得在年度排名中取得好成績。
除去前述兩只產品,領跑的還有劉宏管理的 “外貿信托·博弘定增1期”,收益為18.08%。博弘定增1期成立于2011年2月,累計凈值1.1808。劉宏擁有中國證券市場20年的投資經驗,成立的產品為2011年的創新產品,屬于子策略定向增發。
暫時排名在第四位的是景良投資廖黎輝管理的 “深國投·景良能量1期”,收益為16.63%。景良能量1期成立于2008年3月,累計凈值122.42。廖黎輝有18年投資管理的經歷,創建了能量投資系統(包括“趨勢拐點研判、倉位風險控制、相對價值選股”三個子系統),在多次牛熊市中取得過顯著的投資回報。
私募“冠軍魔咒”再現
2008年以來,“冠軍魔咒”開始困擾陽光私募界,年度冠軍不但在下一年度均無法蟬聯冠軍,而且業績將大幅度下滑,甚至出現大幅度虧損。
2008年的私募冠軍曾軍,在2009年就首先遭遇這一魔咒。2008年A股市場經歷了一輪罕見的大熊市,但曾軍管理的金中和西鼎,大部分時間選擇空倉,成功躲過大跌后,還積極參與了當年的幾次反彈,最終以年度23.97%的正收益一舉奪得當年私募冠軍。
曾軍一戰成名后,所管理的金中和系規模出現井噴,但此后連續兩年業績低迷。
2009年,金中和西鼎取得35.56%的收益,在181只產品中位列114位。2010年,金中和西鼎的年度收益為0.16%,在349只產品中位列254名。而金中和旗下8只存續期滿一年的產品,在2010年的平均收益僅為1%,昔日的私募冠軍為此不得不在2010年投資年報中,就低迷的業績向客戶致歉。
2009年,新一年的私募冠軍誕生,即廣東新價值的羅偉廣。
當年,羅偉廣管理的新價值2期實現了192.57%的年度收益,成為又一位私募明星。很快,新價值的規模就大幅度擴張。不過,私募冠軍的光環并未讓羅偉廣在2010年繼續延續驚人的收益,當年,新價值2期的凈值從1.6615元上升至1.9566元,獲得17.76%的年度收益,排名跌出前十。但是在2011年12月5日,新價值2期的凈值卻大跌至1.4057元,年內虧損28.16%,羅偉廣的排名跌至500名開外。
另一位悲情的私募冠軍則是2010年的常士杉。2010年,常士杉的世通1期以超過100%的年度凈值增長率勇奪當年私募冠軍。奪冠后的世通系規模同樣是大幅擴張,但是,常士杉仍未能從私募冠軍魔咒中逃脫。2011年初,常士杉重倉的高鐵板塊一度表現十分搶眼,然而,隨著動車事故頻發,高鐵板塊遭遇崩盤,世通系產品的凈值也大幅度回落,至2011年11月,世通1期凈值的年內增長率已經下跌了22.18%,在列入統計的687只私募產品中排名572位。
最令人驚嘆的是,今年的私募冠軍芮崑已經提前遭遇了冠軍魔咒。除了呈瑞1期閃耀2011年陽光私募界,他管理的呈瑞系其他幾期產品年內的表現均十分糟糕,比如2期、3期、4期、5期、6期等今年發行的產品均出現了虧損。其中,今年4月中旬成立的呈瑞3期是表現最差的一只,截至11月30日,該產品的凈值已經跌至0.8095元,跌幅接近20%。
1期凈值增長率超過40%,單靠運氣相信是絕對不可能做出來的,但是,其他幾期產品的業績為何與1期相差如此懸殊呢?
融智評級研究中心研究員陳伙鑄對《每日經濟新聞》表示,呈瑞1期成立于2010年10月25日,11月和2011年一季度的行情給它帶來了不錯的收益,其中,重倉的水利、環保、高端制造類個股表現搶眼。而其他產品都成立于2011年4月之后,行情的持續低迷使得整體業績不佳;第二,規模的擴大對操作方法上會有影響;第三,私募需要打造“旗艦式”產品。第一期產品對陽光私募而言有著重要的意義,私募都希望能將第一期產品做成旗艦式產品,這樣對公司未來的發展有著莫大的幫助,如果業績不佳,后續發展就相當困難。所以,私募對第一期產品都會投入全身心的力量去做。同時,一般而言,第一期產品規模相對會較小,操作較為靈活,碰上適合自己風格的市場行情容易出彩。
推薦閱讀
中國概念股周五漲跌互現15支股票漲幅超3%>>>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11231/221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