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1月14日在北京表示,成立專門機構投資運營部分滾存養老金勢在必行。這是近期繼證監會主席郭樹清之后,又一位呼吁養老金入市的管理高層。戴相龍重申,有條件的養老金可按一定比例投資股票。養老金入市,應堅持長期投資、價值投資、責任投資,不是被動托市、救市。然而,作為老百姓“保命錢”的養老金入市仍然存在不小的爭議,除了能否入市之外,更多業內人士關注的是養老金該如何入市,入市后又將給資本市場帶來怎樣的契機?
■本期嘉賓:
戴國強 上海財經大學商學院副院長
楊朝軍 上海交通大學證券金融研究所所長
楊燕綏 清華大學就業與社會保障研究中心主任
徐之騫 錦宏中國價值基金董事總經理
李曉光 國金證券(600109)財富管理中心投資分析部經理
話題一
入市是否有可操作性
從目前來看,股票市場已進入全流通時代,市場規模及市場制度也已成熟起來,這個時候考慮推行養老金入市相對合理。”
早在尚福林任證監會主席時期,證監會已提出過養老金入市,去年12月新上任的證監會主席郭樹清再次舊話重提,而1月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也再度呼吁,盡管如此,養老金入市卻遲遲未能真正落實。那么,目前養老金入市是否具備可操作性?
戴國強:養老金入市在技術上不存在阻力,此前美國便有非常成功的先例,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借鑒。當前最大的阻力便是人們的傳統思維方式,不少老百姓仍然認為,既然養老金是“保命錢”,那么這筆錢就不應該投入陰晴不定的股票市場。然而,人們也應該同樣意識到,目前資金存銀行所獲得的收益是跑不贏通脹的。而對于當前已經出現較大缺口的養老金而言,需要不斷增值壯大,否則資產就會隨著通脹的走高而縮水。
楊朝軍:橫向來說,隨著一個國家走向現代社會,養老金應該交由資本市場增值。在長期通貨膨脹的局面下,如果養老金一直放置在銀行里,實際上處于隱性虧損的狀態。縱向比較的話,目前西方發達國家基本上都采取了養老金進入投資渠道的方式,以保證收益人的資金不縮水。所以,目前再次討論養老金入市的問題有其必要性。
但是,此前證監會也多次提出這一計劃,卻始終沒有真正施行。最主要的一個原因還是對資本市場沒有信心,大家對能不能管理好數量巨大的養老金持懷疑態度。如果一旦入市之后虧損,則會表現為賬面上顯性虧損,政府因此對開閘放養老金入市有所顧慮。
李曉光:當初提養老金入市時,股票市場的規模還比較小,整個證券市場也有制度上的缺陷。當時我們對于股票市場的定義和功能,并不能充分滿足養老金入市的需要。同時,一些歷史遺留問題也沒有解決,比如股票市場自產生以來的二元化市場結構,導致股權分裂現象得不到有效消除。從目前來看,股票市場已進入全流通時代,市場規模及市場制度也已成熟起來,這個時候考慮推行養老金入市相對合理。
另一方面,養老金的規模比較大,但是十年來90%的錢存在銀行,收益只在2%-3%左右。考慮到目前的通脹水平,養老金處于無盈利甚至虧損狀態。因此,在這種情況下,資本市場作為養老金的保值增值工具被提出來,也并不意外了。
楊燕綏:當年養老金個人賬戶剛剛建立時,便被地方政府普遍挪用,用于發放當期養老金。個人賬戶被挪用而形成的空賬規模上萬億,這種空賬狀況的存在使得沒有資金可以投入資本市場以增值保值。另一方面,政府能力不足,股票市場不成熟也成為養老金入市的阻礙之一。
目前,已經有部分省市做實了個人賬戶,資本市場也逐漸走向規范。但這并不是主要原因,最根本的還是受形勢所迫。從全球的養老金市場來看,到2010年底全球的養老金是31.1萬億美元,美國有18.89萬億美元,占全球的63%,而美國進入老齡化是1960年,但是它到達老齡化高峰要到2055年,中國2001年進入老齡化,2037年就到峰值,所以中國的老齡化速度和結構性的矛盾比美國快2.7倍。在這種情況下,我們的養老金卻存在銀行里,不斷縮水。養老金的投資渠道應該多元化。另一方面,也要讓中國居民的養老金享受到經濟發展的成果。
話題二
入市能否救市
目前全國養老金的規模也只有2萬多億元,即便是全部投入股票市場,對于總市值高達21萬億元的A股市場而言,也不能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
當前,不少投資者將養老金入市的消息視為救市的信號。每次管理層呼吁養老金入市之后,市場大都會出現積極的反應。那么,養老金入市是否真的能對資本市場起救市作用?
戴國強:目前全國養老金的規模也只有2萬多億元,即便是全部投入股票市場,對于總市值高達21萬億元的A股市場而言,也不能起到很大的拉動作用。養老金入市更多地被看成是管理層的一種信心激勵,釋放了積極的政策信號。
楊朝軍:如果股市真的缺錢,那么養老金巨大的容量投放市場,將對整個股票市場產生強烈的精神提振。從另一方面講,證監會以及其他部門現在開始聯合喊話,支持養老金入市,反映的是管理層對資本市場的支持。這種支持信號,應該說對目前顯得有點萎靡的資本市場來說,屬于利好消息。
李曉光:養老金入市消息傳出,股市就出現反彈,說明市場對此預期比較看好。不過,養老金入市已經提了很多次,在目前才算有了大的方向。在真正漸漸進入市場后,還會有初次投入多少,總共能投入多少,投資結構等一系列非常具體的問題。而這一點,我們目前并沒有看到具體的規模以及細則。
徐之騫:從短期來看,不一定會有太大效果。從長期來看,則有正面影響。養老金入市消息傳出提振資本市場,反映更多的是心理效果。事實上,國家提養老金入市,必然不是以救市為其實際目的。社保基金首先要保證的是安全,在這一前提下進入資本市場,達到保值增值的目的。在達到這種目的的過程中,資本市場在客觀上或許會有所獲益,但并不能將這種客觀結果等同于主觀目的。
楊燕綏:養老金入市對資本市場的發展有重要作用。其一,促進企業創新與社會進步。養老金通過資本市場向優質企業投資,促進企業成長,利潤再分配則推動社會進入一個生機的狀態。其二,促進資本市場發展。養老金是老年人“養命錢”,投入資本市場后有利于政府艱難地去規范這個市場;在良性循環下養老金入市可以擴大資本市場規模,自1998年中國強制企業職工向個人養老金賬戶繳納個人工資8%到2010年,如果名義投資收益率為CPI+3%,則當累積25006億元,若為CPI+7%,則有30161億元,等同同期中國基金市場規模;也能培育資本市場的產品。第三,資本市場上相關養老金受托人也能受益。
不過,這一切必須建立在強化國家頂層設計、法制建設和機構戰略的前提下展開。如果養老金盲目托市,居民承受的便不再只是養老金“貶值”而是“虧本”了。這方面我建議采取合理分配投資比例,設置保底收益和保值措施。
推薦閱讀
Facebook第四季度廣告價格大幅上漲>>>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養老金入市:“自救”還是“救市”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20117/2512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