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證監會日前在其官方網站上公布了對首次公開發行股票(IPO)審核的工作流程,并決定對申請IPO企業的信息預披露時間由原來的正式過會前5天提前到初審會之前,大約在企業正式過會前30天左右。與此同時,證監會還公布了目前正在接受審核的企業名單,目前共有近500家企業正在證監會發行部和創業板部排隊接受審核,等待過會上市。
證監會此舉表明了其作為一個國家行政部門推行“陽光政務”的努力,是一個值得肯定的動作。對于資本市場來說,充分的信息透明對于投資者的決策起著相當關鍵的作用,此舉有利于打破IPO審核的神秘,引進社會對IPO申請企業的監督,加強企業保薦機構和IPO發審機關的責任意識。
A股市場的IPO自2009年恢復以后,新股發行出現了前所未有的“大躍進”,而且由于證監會放棄了對發行定價的約束,導致發行價普遍超高,資金超募現象嚴重,對交易市場造成了嚴重的資金抽血作用。最近兩年,在A股市場上出現了發行與交易兩個“輪子”分離的奇特現象,股票發行牛氣沖天,毫無懸念地占據了全球市場的頭把交椅,而交易市場卻是熊氣彌漫,只能在全球市場墊底。這種讓人看不懂的現象之所以長期存在,關鍵就在于IPO有行政審批制度的保護,這個制度看似利用政府的力量來保證上市公司的合規,但實際上使IPO得到了可以超越市場的推動力,這在近兩年政策面要求股市更多地承擔為企業融資提供通道的背景下表現得更為充分。但是對于交易市場,政府卻無法像對待IPO那樣駕馭,因此只能讓投資者不斷地承擔為IPO輸送真金白銀的義務。
對于A股市場的IPO來說,要害的問題在于由于政策面過度依賴股市的融資功能,導致市場已經成為一個名副其實的圈錢市。現在,無論是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通過發行股票進入股市的愿望都非常強烈,這從此次證監會公布的將近500家排隊候審名單也可看出,面對這樣一個可以輕松融資而缺少制度約束的市場,企業當然會竭盡所能將資金占為己有,它們沒有義務考慮無止境的圈錢對投資者利益的危害。因此,改變目前的A股市場生態,關鍵在于扭轉目前彌漫于市場的圈錢風潮,而要做到這一點,就在于對目前的IPO審核制度進行大刀闊斧的改革。
但是,證監會此次公布審核流程,雖然有其值得肯定的方面,卻不能包治IPO亂象。雖然證監會為IPO審核設計了多達10個環節,然而它們大多只是程序性的,難以依據這一制度本身來發現造假公司。從這些看似繁復的環節,我們可以看出,審核的依據只是發行公司和保薦人根據要求制作的文本,很顯然,發行公司和保薦人只要工作稍為認真一點,將這個文本制作得天衣無縫,就很容易過關。事實上在以往被否定的一些公司中,有一些確實是因為提交的文本被挑出了瑕疵。
當然,按照發審委現有的人力,面對浩浩蕩蕩的申請大軍,要求其深入了解每一個發行公司的實際情況,事實上是不可能的。現在,有一種輿論呼吁將目前的審核制改為注冊制,證監會放棄對申請公司的審核,專注于對市場的監管,從長遠來看,這確實是一種值得努力的方向,但從短期來看可能還缺乏這樣做的條件。那么,證監會就應該在繼續實行審核制的基礎上,針對目前IPO中存在的現實問題,制訂一套嚴格的制度,規范企業的發股行為。
比如,目前的市場已經不堪承受如潮水般涌進市場的圈錢大軍,那么,證監會就應該在審核節奏上實行調控,放慢審核節奏,減少過多的上市新股,給市場以休養生息的條件。再如,目前企業在保薦人的幫助下任意抬高發行定價導致超募的情況很嚴重,導致發行價與交易價出現倒掛,即使在最近股市已十分低迷的情況下,仍然出現了發行市盈率高達80多倍的公司,證監會應當利用行政權力對此加以引導、規管,對于那些上市即破發的公司,可以考慮建立必要的懲處制度。現在的IPO,一方面仍然由證監會實行行政審核,另一方面又在發行定價上撒手不管,這種格局如果繼續存在下去,那么,一個可以想見的前景是,發行市場仍然將與交易市場分離,在權力庇護下的IPO仍將表現為高歌猛進,成為權貴鯨吞社會財富的“天堂”,而交易市場則不得不被其綁架而繼續成為剿滅投資者財富的“地獄”。
推薦閱讀
新股詢價擬引入第三方報告>>>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治理IPO亂象僅公布審核流程還不夠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20204/281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