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受關注的“新三板”擴容,又向前邁出實質性步伐。
8月13日,“新三板”首輪擴容試點園區之一——武漢東湖高新區正式向中國證監會遞交5家擬掛牌企業的預申報材料。
“我們前期已做了大量的擬掛牌企業的培育和相關準備工作,目前已經有12家園區內企業完成了掛牌申報材料的制作。”8月15日,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管委會副主任孫茜雯告訴本報。
與試點園區積極態度類似,各家具有主辦券商資質的證券公司也是摩拳擦掌。更為積極的則是地方政府。本報獲得的最新消息顯示,武漢市政府已經有意將“新三板”試點“從東湖高新區擴大到全市范圍”。
相比較試點園區、主辦券商和地方政府的積極心態,“新三板”的主角——擬掛牌企業,則表現的相對冷靜。“主要是目前‘新三板’擴容的新方案尚未正式出臺,不少擬掛牌企業仍然持有觀望態度。”宋望明告訴本報。
預申報材料上會
“在8月3日正式宣布三家擴大試點園區后不久,證監會就要求我們遞交擬掛牌企業的預申報材料。”東湖高新區發展改革局上市辦副主任查璉鎖告訴本報。
孫茜雯則解釋:“預申報并不是正式的掛牌申報,是按照證監會的要求,希望對試點園區擬掛牌企業的情況做一個了解。”
一個值得關注的細節是。查璉鎖透露:“目前遞交的預申報材料還是按照‘中關村’模式的標準來制作的。”
而在“中關村”模式中,掛牌企業的申請則是由主辦券商來承擔。“未來‘新三板’掛牌申報到底是由試點園區管委會來主導,還是由主辦券商主導,目前政策還不明朗。”長江證券場外市場部總經理宋望明表示。作為總部位于武漢的當地券商,長江證券在東湖開發區設立了一個“新三板”專門的辦公點。“我們目前已與超過20家企業簽訂了推薦服務協議,其中有3家企業完成了申報材料的制作。”宋望明稱。
但據本報了解,此次預申報過程,則基本由各試點園區管委會主導。據查璉鎖透露:“我們實際上準備了超過十家擬掛牌企業的預申報材料,但是按照證監會的要求,每個試點園區只接收5家。”
據介紹,東湖高新區首批提交預申報材料的企業涉及行業涵蓋光電子、高端裝備、新材料等多個領域。“年收入最高的有2.9億元,最小的也有幾千萬元規模。”查璉鎖透露,首批預申報企業資質頗高。
而在首批預申報企業之外,東湖高新區也儲備了大量的“新三板”擬掛牌企業資源。截至目前,東湖高新區110家企業與中介機構簽訂保密協議,62家企業簽訂推薦服務協議,37家企業啟動或完成股改工作,12家企業完成申報材料制作。
據本報記者觀察,“新三板”后備企業主要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以東湖高新區為例,62家已簽約企業中,光電子信息企業22家,生物產業10家,節能環保9家,高端裝備企業9家,高技術服務業9家,其他行業3家。
后備企業規模則差距巨大。在東湖高新區擬掛牌企業中,最大注冊資本1.2億元,最小50萬元(尚未股改),平均1833萬元;2011年營業收入最大2.93億元,最小137萬元,平均3955萬元;2011年凈利潤最大2248萬元,最小為虧損134萬元,平均283萬元。
據孫茜雯介紹,今年以來,東湖高新區對后備企業庫進行了動態調整(企業收入超過500萬元,稅收超過100萬元),新三板后備企業增加到650家。
靜待政策明朗化
在助力企業掛牌方面,本報記者知悉,目前,東湖高新區企業對在“新三板”掛牌獎勵總額提高到120萬元。其中,企業完成改制獎勵40萬元,申報材料獎勵20萬元,完成掛牌獎勵60萬元。
“120萬元的獎勵資金,目前基本上可以覆蓋掛牌申請的費用成本。”西部證券代辦股份轉讓部總經理程曉明表示。這意味著,一旦企業在“新三板”掛牌成功,其自身幾乎不用支付太多成本。相比較在A股上市的不菲成本,這對于企業掛牌“新三板”的積極性無疑有很大提升。
但程曉明告訴本報,目前“新三板”掛牌申報中介費用大約在120萬元到150萬元人民幣之間:“這個費用標準太低,合理的標準應該在500萬元左右。”因此,一旦中介服務費用上漲,獎勵資金對企業申請掛牌的吸引力或將有所折扣。
在給予掛牌企業獎勵資金的同時,武漢市政府、東湖高新區還分別成立新三板工作領導小組和工作專班,開辟企業掛牌服務綠色通道,隨時解決企業改制申報中存在的各種問題。
此外。8月14日,武漢市長唐良智主持召開東湖高新區“新三板”試點專題工作會,明確表示要努力爭取試點擴容:“新三板試點不應只限于東湖高新區,還應積極爭取服務全市、全省和中部地區。”
唐良智曾任東湖高新區管委會主任,正是在此任職期間,東湖開發區開始申報“新三板”擴容試點,時至今日獲批,歷時六年。“將掛牌企業擴大到園區以外,在操作上并沒有障礙,只是政策目前尚不明朗。”宋望明分析。
孫茜雯也告訴本報,目前東湖高新區650家“新三板”后備企業:“都是注冊在園區內的企業。”
相比較地方政府、試點園區和券商的熱情高漲,擬掛牌企業對待“新三板”則顯得相對冷靜。“不同階段的企業對待新三板態度不一。”宋望明稱,在其接觸的后備企業中,有的是將掛牌“新三板”當作是對公司治理結構的一種規范行為;有的則是看重再融資功能;有的則是當作未來轉板的“跳板”。“關鍵是目前政策細則還不明朗,擴容后的‘新三板’究竟能否帶來市場功能,現在還不清晰。”據宋望明透露,甚至在已跟券商簽約的后備企業中,都不乏對“新三板”仍持有觀望態度者。
另一個問題是,隨著“新三板”擴容的推進,其與現有區域性股權轉讓市場的競合關系。2011年11月,武漢股權托管交易中心正式成立,目前已有21家企業掛牌,總股本達到4.4億股。“我們前期確實遇到,有在股權托管中心的企業,有意到新三板掛牌的現象。”宋望明透露。
如何有效的解決兩個場外市場的競合關系,顯然也是監管層面臨的另一層挑戰。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8月17日早間消息,消息人士透露,夏普近期正面臨資金短缺的問題,并考慮通過多種方式進行融資,包括出售海外工廠,以及要求客戶提前支付應收賬款等。 面臨巨額債務 消息人士稱,夏普正制定計劃,在9月底前提>>>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備戰“新三板”企業等政策
地址:http://m.sdlzkt.com/a/04/20120819/815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