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面積超12萬平方米,總投資額為9.3億元,坐擁新南天地商圈絕佳口岸,并以全業態為最大特色……這就是傲視國際城南的成都蘇寧廣場。
作為蘇寧置業在成都的開篇之作,從2011年10月火爆開張以來,蘇寧廣場就被業內稱之為近年來“為數不多”的大型商業賣場,甚至被寄予了“打造時尚購物中心”的厚望。但是,蘇寧廣場如今卻持續冷清,再次凸顯出成都商業地產跟風扎堆與運營等問題。
專注于成都商業地產研究的中潤實業策劃經理祁宏志分析認為,目前蘇寧廣場的持續冷清,至少有兩個原因,首先在于缺少大型主力店,而蘇寧旗艦店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賣場;第二,品牌商家較少,招商率偏低,導致集客能力低。
此外,北京金網絡置業成都公司副總經理賴翰林也指出,商業地產運營人才的嚴重緊缺更值得憂慮。
多個商業零售賣場扎堆新南天地商圈 開張以來呈現人氣不足
成都發展看城南,城南看新南天地。如今,新南天地商圈已漸成氣候。
2011年5月,成都市高新區政府對外宣布,城南門戶商業規劃之一的新南天地商圈已初步建成并投入運營,同時力爭到2013年,將其打造成為“百億級商圈”。
據了解,目前,這一區域已聚集了凱丹廣場、歐尚超市、宜家家居、迪卡儂、蘇寧廣場等六大主力商貿企業,建筑面積達55.5萬平方米,營業面積為40萬平方米,2010年的營業總收入達31億元。
當前,像在建的凱德商用、大鼎世紀廣場等超大體量的商業項目,不久也將入市,勢必將成為新南天地商圈的“搶食者”。
“在新南天地板塊,受政策、區位等利好因素的驅動,眾多國內外開發商紛紛搶奪先機,先占為王,尤其是商業地產難免會出現跟風扎堆的現象,未來該商圈商業競爭的硝煙或將更為濃厚。”一業內分析人士認為。
作為新南天地商圈的新寵之一,蘇寧廣場在2011年9月30日隆重開張,其建筑總面積超過12萬平方米,豪擲資金9.3億元傾力打造。自亮相以來,蘇寧廣場一直被業界所高度關注。曾有業內人士表示,憑借蘇寧作為國內電器業的巨頭地位及強大號召力,蘇寧廣場或將在新南天地商圈嶄露頭角。
不過,上周末,本網經調查發現,蘇寧廣場并未像當初開張時有關媒體報道的“人頭攢動”,異常火爆,反而尤為冷清。在超大體積的蘇寧廣場內部,除了來回走動的保潔人員,購物或逛超市者“稀稀拉拉”。
在屬于品牌旗艦店的廣場一層,仍有不少門店暫時閑著。一保潔員告訴本網,“開張以來,一直都很冷清。可能是商鋪租金高,東西比周邊賣得貴”。與之緊鄰的凱丹廣場、歐尚等的人流雖然相對多些,但相對于自身的龐大體量而言,也呈現出“客源饑渴”。
對此,祁宏志認為,蘇寧廣場的持續冷清,至少有兩個原因,首先在于缺少大型主力店,而蘇寧電器旗艦店卻不足以支撐如此龐大的賣場;第二,品牌商家較少,特色店稀缺,招商率偏低,導致集客能力低。
無獨有偶,成都早期興建的大世界商業廣場,甚至被業內當作一個失敗的商業案例來研究。據悉,該項目位于紫荊北街富人區,開業可追溯至2001年,當時出租率高達80%,其中涵蓋了不少國內外一線品牌。然而好景不長,眾商家紛紛撤離,至今一片凄涼。
“最主要原因在于,開發商銷售后沒有持續投入,更沒有強力支撐專業的運營公司不斷打造。所以說,商業運營也成為商業地產運作鏈條中不可或缺的環節。”祁宏志表示。
運營成為商業地產發展的短板 商業運營人才缺口過大亟需彌補
目前,商業地產的運營短板日益凸顯,除商業項目迅猛入市應接不暇外,其原因之一還在于受專門人才缺口過大。
2011年,全國住宅市場受調控擠壓,導致商業地產成為新的投資選擇。與北京、上海與深圳等一線城市相比,成都商業地產的發展也異常迅猛。
相關資料顯示,截至2011年上半年,成都在建和立項的商業項目多達88個,商業總體量更是近千萬平方米。目前,在成都,像商業步行街、社區商業、購物中心、綜合體、各類專業市場等業態不斷涌現,而每種業態的開發要求也越來越細化。
然而,這一市場火爆的背后是,運營短板日益成為商業地產持續發展的攔路虎。
當前,成都商業運營能力的不足,絕非大世界商業廣場和蘇寧廣場兩家。事實上,2011年12月,蘇寧集團總裁金明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公司將回歸商業零售的盈利本質,研究商品和消費者,強調自營。祁宏志認為,目前商業地產已進入調整期,探尋商業地產持續運營的問題更為迫切。
四川商業地產聯盟秘書長冉立春也表示,目前商業地產的核心競爭力已經轉向商業運營,一個商業地產項目的價值主要來源于此項目商業運營的附加值。另外,開發商在招商時要力避重復已存在的業態類型,尋找自身的特色。
當前,國內商業地產正面臨運營轉型期。從當前的市場態勢來看,最主要的還是相關專門人才的極度匱乏,以至于難以滿足市場需求,更在于開發商的用人機制存在過分短期化、功利化,更忽視了企業自身人才的長期培養等問題。
以蘇寧為例,最具說服力的是,打開蘇寧置業的官方網站,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項目總經理、工程經理等多個職位的急聘啟事。“當前,商業項目的人才需求確實非常緊俏。”中輿地產顧問公司總經理汪寧生表示。
作為深耕商業地產的實踐者,賴翰林也深有體會。他認為,“成都商業地產發展太快,人才成長跟不上。大多數商業運營商仍未從傳統住宅的開發理念中轉變過來,培養的人才根本也不是真正的商業地產人才”。
2011年初,亞太商業不動產學院發布的統計報告也表明了上述問題的嚴重性。該報告顯示,目前國內商業地產的發展,主要是通過企業自身培養、獵頭挖墻角和參加機構培訓等方式獲取人才,但挖墻角最為常見,已呈現出惡性的競爭勢頭。
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如何搞好商業項目運營,尤其是各地遍地開花的購物中心、零售賣場等的持續運營,值得商業地產商們深入思考,此外,如何吸納優秀的商業運營專門人才,特別是建立起自身的人才智庫,也成為他們持續發展的關鍵。(杜冉樂)
推薦閱讀
北京市淳德律師事務所談律師業務發展的新領域-----北京市淳德律師事務所認為律師是我國社會主義法律工作者,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增進民眾權利意識,保護當事人合法權益,是律師的天職。律師制度恢復重建30余年以>>>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多個商業零售賣場扎堆新南天地商圈 開張以來呈現人氣不足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216/316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