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大學生貴為“天之驕子”,大學畢業生在國家優越政策下可以分配到不錯的工作,于是社會上出現了“學歷熱”現象。如今,隨著大學擴招政策的履行,大學生如過江之鯽,“天之驕子”的光環漸漸退去,“找工作”成了每個剛出校門的大學生“心頭之痛”。根據教育部的最新統計,2011年中國大學畢業生人數達660余萬,比2010年增加30萬人。這其中有些幸運兒如愿以償的找到了工作,但仍然有很多人仍在艱難地尋尋覓覓。而2012年新的一批春季應屆畢業生也將走出校門,大學生就業將面臨更嚴峻考驗。
在如此艱難的就業形勢,很多學生選擇“考證”這條路。特別是證券從業資格考試、銀行從業資格考試、期貨從業資格考試等是很多職業培訓機構的熱門課程。而隨著互聯網日益普及以及使用人群不斷加大,在線網絡培訓備受熱捧。為什么會出現“考證”熱潮呢?網絡培訓與一般培訓有何不同?
就業困難,導致“考證”熱潮
“目前我國一些行業準入制度以及大學生巨大的就業壓力是導致考證熱最主要原因,有些行業一般都要求求職者具備資格從業證書,如果沒有,連求職簡歷是都不看。”幫考教育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應屆生雖然具備學歷證書,但是普遍缺乏實踐技能,更重要是缺進入該領域敲門磚---從業資格證書。”
一般來說,做律師的要有律師資格證,做期貨的要有期貨從業資格證書,文秘人員也要有秘書資格證。就拿從業資格證書來說,證券資格是進入證券行業的必備證書,是進入銀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上市公司、投資公司、大型企業集團、財經媒體、政府經濟部門的重要參考,因此,參加證券從業人員資格考試是從事證券職業的第一道關口,可以這么說,證券從業資格證是證券行業的“準入證”。
陳強現在任職于某證券公司,大學時他學的可是會計專業,陳強告訴記者,“當時證券行業特別的熱門,學校里很多同年級金融專業的同學很容易就進了證券公司,當時我就特別羨慕,一打聽,證券從業資格證書才是關鍵。”所謂隔行如隔山,缺乏應有金融理論知識,陳強剛拿到證券考試復習課本時根本就都看不懂,聽說網絡考前培訓特別有益于基礎薄弱的考生,陳強抱著試試看的心理報名了幫考教育,效果真的不錯。“不然現在也進不了證券行啊。”陳強笑著說到。
在就業壓力劇增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通過走“捷徑”,紛紛選擇了考證。根據記者初步調查,為應對“考證”大潮,近兩年來,市場上各類考前培訓機構數量增長了近三倍,甚至很多機構叫賣‘考試真題’,“琳瑯滿目,良莠不齊”,業內人士如此評價時下考前培訓市場。
應該如何選擇培訓機構呢?
楊先生在去年就報名參加了銀行從業資格考試,同時為了能夠順利通過考試取得銀行從業資格證書,盡早進入銀行業。聽說某考前培訓班能夠提供‘考試真題’,求證心切的楊先生抱著僥幸心理,報名了該培訓機構。“剛開始去的時候就讓我們交錢了,給了我們一大堆的資料,說是什么協議書,振振有詞的說自己是正規專業的培訓班,可是給我們上課的老師都是一些還沒畢業的大學生,連課都講不清楚。上了沒幾天的課,我實在是聽不下去了。最可氣的是,到了考試的時候,什么考試真題連個影子都沒有。”楊先生現在說起這件事仍然十分氣憤,責怪自己一時糊涂,浪費錢事小,耽誤了考試,萬萬不值。
“無論是證券還是期貨從業資格考試都舉辦了這么多年,還沒發生過泄題漏題的情形,考生不可盲目聽信謠言,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選擇專業的培訓機構,踏踏實實的學習才是考試必過的‘絕招’”。中國證券協會副會長陳自強如是提醒考生。現今國內考前培訓機構市場仍然不乏師資精良的培訓機構。以幫考教育(http://www.bkw.cn )為例,幫考教育一直占據著國內專業網絡教育機構的‘頭把交椅’,從事網絡教育近十年時間,幫考教育擁有全面精準、獨一無二的專業考試題庫,始終專注于證券、期貨、銀行和基金等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并憑借著雄厚的師資力量成功幫助30多萬人通過各種行業從業資格考試,在考生心中以及業內都有著極高信譽。
謝老師特別強調,考生不能一頭熱的什么證都去考,關鍵還是要看個人能力,特別是要關注近兩年來發展態勢比較穩定的行業,從自身及外界的情況有針對性的考證,這樣的證書才是最有價值的。再者,每個公司都不會聘用只有證書而沒有實際工作能力的人,能不能找到好工作,最關鍵的還是在于應聘者的實際工作能力,有責任感,學習能力強,能為公司創造實際利益的才是每個公司所需要的真正人才。
推薦閱讀
菲利賓的竹竿舞、泰國的美食、新加坡的特色服飾......4月29日,廈門將向世人呈現濃郁南洋風情下的歷史風貌與當代變革--第三屆南洋文化節。南洋國家近年在國際市場的發力(如菲律賓成為新興市場),也使得這一屆的南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考證"大潮來臨 理性選擇培訓機構是關鍵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411/499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