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自稱“工業管理”專業的湖南籍成人自考生,利用境外服務器自建“英文國際論文網”,一年內在全國收取50多人“代寫代發”論文費約200萬元。被騙者竟然很多是國內科研機構研究員、大學副教授、講師或醫生。
記者追蹤這起重慶警方近期查獲的“高價網購論文”案,發現“論文買賣市場”混亂無序、缺乏監管的尷尬現狀。
買賣論文“一條龍”
近期,重慶一家科研單位研究員付某向重慶警方報案稱,自己被“英文國際論文網”以“代寫代發”論文的名義,騙去人民幣4萬元。警方順藤摸瓜,最近在湖南將該網站負責人王某抓獲。
重慶市沙坪壩公安分局警官郭躍強說,初步查明,王某于2011年初通過境外網站免費提供的服務器注冊“英文國際論文網”。網站運行一年,有50多人像付某一樣被騙,主要來自四川、浙江、山東、重慶等省市的高校和科研單位。
“我只參加過自學考試,根本沒有能力代寫論文,交給被騙學者的論文都是從網上拼湊的。”王某在看守所告訴記者。
為了讓“客戶”上鉤,王某編造謊言稱:“網站可以請國內外知名專家代寫論文;網站協助很多客戶評上了副高、正高職稱;網站跟多個學術期刊合作密切,即使被編輯發現抄襲,也能發表……”王某坦言,有的謊言連自己都難以相信,但那些高學歷者卻深信不疑。
直到久久未見“期刊錄用通知書”,那些“客戶”才發覺被騙。案件破獲后,警方根據線索核查到受害人的真實身份了解情況。但一些人不愿承認,聲稱“怕影響到工作前途和學術聲譽”。
“學術造假”赤裸裸
透過王某與“客戶”的網絡聊天記錄,可以清晰地觀察一些學者的浮躁心態。
心態之一:急于求成。
客戶語言:“事不宜遲,給個賬號吧。論文看不看無所謂,重要的是收到錄用通知。”
這類“客戶”急于追求論文的發表。付某急于發表“水處理類”SCI(美國科學信息研究所創辦出版的引文數據庫)論文,要求交易時間要從4個月縮短到2個月內,因為“評職稱差一篇”。
心態之二:以文論價。
客戶語言:“《環境科學與技術》(英文期刊)論文,我可以接受3萬元的價格;《水資源研究》(英文期刊)論文不值這個價,要降低到2萬元。”
這些“客戶”根據心目中雜志的“學術級別”,與王某討價還價,還有人依據論文的寫作方式討價還價。還有人猶如網絡購物般,跟王某談起“全包價”,希望支付3萬元一切程序搞定。
心態之三:索要發票型。
客戶語言:“能開什么發票?開試劑發票行嗎?”
王某告訴記者,有的客戶會索要發票,要求開具的名目和單位五花八門,他都回答“可以”。因為答應能開發票,客戶付錢會更容易。有的客戶聽說能開試劑發票,當場告訴王某“很感興趣”。
業內呼吁“專項治理”
記者追蹤調查發現,重慶警方以“經濟詐騙案”破獲的這起網購論文案,只是國內“代寫代發論文”市場的一角。
記者隨意上網查找,像“英文國際論文網”一樣,自稱可“代寫代發論文”的網站,在互聯網上可搜出10多萬條信息。甚至在淘寶商城這樣的門戶網站,“代寫、代發、代投、代修改”各類期刊論文的店鋪有10多家,有的店鋪顯示最近成交超過百筆。
令人吃驚的是,面對龐大的論文“代寫代發”市場,目前工商、教育、科研等部門因其“違規不違法”,竟然尚無明確的管理清查辦法。
郭躍強說,警方以“經濟詐騙案”對王某立案的依據,是王某在明知沒有能力的情況下,向受害人承諾可以發表論文。如果是單純的論文代寫和買賣交易,雖擾亂學術研究和教育秩序,但難尋管理和清查依據,警方也很難立案。
重慶師范大學黨委書記鄧卓明說,“買賣論文”的行為有悖學術道德,嚴重違反科研、教學、職稱評定等國家相關規定。為此,有關專家呼吁國家出臺新規,盡快專項治理明碼標價的論文買賣市場。
推薦閱讀
致我們終將逝去的眼球 “她們尋思著,趁著艷若桃李,大好年華,為自個兒中意的產品站臺吆喝,想必是極好的。心里念叨著花無百日紅,人無一世好,該得的還是要得。仔細想想,為代言消得伊憔悴,錢袋漸鼓終不悔,電影懶>>>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學者網購論文被騙揭論文買賣亂象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523/6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