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聰娜在工作中。
作為一名攜筆從戎的優秀大學生,蘭州軍區某部科室主任李聰娜潛心鉆研信息網絡尖端領域,勇攀自主創新高峰,取得了優異成績:12項全軍重大科研項目的領軍人,連續在全軍性比武中摘金奪銀,多次獲軍隊科技進步獎……
(一)
去年底,李聰娜被表彰為第十二屆“全軍學習成才標兵”的喜訊傳來,領導和戰友們都說:“她的成功成才都是自己逼出來的!”
2000年,李聰娜考入國防科技大學計算機專業,實現從軍夢。畢業時,她放棄保研資格和到沿海科研單位工作的機會,主動申請到信息化人才缺乏的西北軍營,從事網絡安全工作。
網絡,被稱為是繼陸、海、空、天、電磁之后,世界各軍事強國激烈爭奪的“第六空間”。2008年初,總部賦予李聰娜所在部隊緊急研發一種網絡終端服務系統的任務,部隊長王國玉安排她編寫一套底層驅動程序。
原本打算借機“露一手”,可真要編寫程序時,她才發現這遠遠不同于傳統意義上的軟件編程,不僅此前沒有學過,有些東西連聽都沒聽過。
看著一行行讀不懂、看不明的源代碼,她急得直想哭!
背記相關函數、學習協議機制,研究國內外范例程序……李聰娜把自己宅在辦公室,挑燈研讀。一個月時間,30萬行代碼、100多類函數、60多種協議機制、20多個設計算法,一塊塊硬骨頭被她“啃”了下來。
2008年底,李聰娜代表蘭州軍區參加全軍網絡安全比武競賽。
那段日子,她幾乎24小時“泡”在枯燥的訓練中,構建戰場環境,探尋攻堅路徑,一個月下來,瘦了整整15斤。
決賽時,作為64名選手中唯一的女性,李聰娜最終以一金一銅摘得桂冠。

李聰娜參加執勤演練。
(二)
“昨天的技術,打不贏明天的戰爭。”在李聰娜的辦公室,題寫著這樣一句醒目的標語。
2009年初,某策略研究讓科研團隊陷入圍城。“能不能另辟蹊徑?”角落里,沉默多天的李聰娜咬著筆頭認真地說。只見她走到黑板前,飛速地寫了起來……
“就讓李聰娜主持這個項目!”部隊長王國玉當場提議。
連續奮戰90多個晝夜,編寫代碼40多萬行……4個月后,系統研發成功,比預期提前半年完成。
總部成立專項課題組研發某信息網絡項目,主動點將李聰娜。
當時,國內對這一領域的研究僅限于理論層面,國外成熟產品完全不公開源代碼,唯一的參考資料是一本理論教科書。
“走別人的路,早晚會被人反制;自己制定游戲規則,才能掌握主動權。”李聰娜一語解開思想的韁繩。
整整半個月,她帶領小組成員重新搭建模擬試驗環境,取得20多萬組測試數據,證實了自創算法的可行性和科學性。
最終,這項攻克了10多項技術難關的創新成果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今年3月,李聰娜被表彰為全國“三八”紅旗手。在蘭州軍區司令部舉辦的慶功會上,她說:“在新領域多攀登一座高峰,我們的空白就會少一點,未來戰場取勝的概率就會大一點。”
(三)
2010年5月,李聰娜被任命為科室主任。那一天,她徹夜難眠。
由一名沖鋒陷陣的戰斗員轉變為運籌帷幄的指揮員,李聰娜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壓力。作為成立不滿三年的新科室,1個主任5個兵,還湊不夠一個班,如何對全區部隊的信息網絡保駕護航?
在李聰娜的爭取下,一批剛畢業的計算機專業高材生被充實到麾下。
剛剛走出校門的大學生,滿肚子的理論不知如何轉化為實戰。面對面輔導、鍵對鍵傳授、手把手幫帶……李聰娜的悉心幫帶,很快讓這批網絡新兵變成了“個頂個”的業務尖兵。
李聰娜還將科室的業務范疇劃分為四個小組,放手讓一批敢想敢干的年輕人擔任課題組長,科室的科研實力開始加速成長——僅2011年就完成大型科研項目5項,創新核心算法20余種,發表科研論文10多篇。
也是在這一年,作為“關鍵先生”的李聰娜,胸前戴上了一枚金燦燦的二等功獎章。
推薦閱讀
臺北電腦展微軟展臺 導語:國外媒體今天刊文稱,今年的臺北電腦展將于本周二舉行,整個展會為期5天。微軟備受期待的Windows 8系統將成為此次展會的熱點。 以下為文章全文: 業內人士預計,Windows 8的更多細節將在今>>>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604/6538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