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従W專欄 作者:張雨芹)當我們沒留學的時候,留學生回國是人才;
當我們去留學的時候,國外“教育產業化”了;
當我們從國外大學畢業,國外鬧金融危機了;
當我們成為“海歸”的時候,國人說,還真以為從國外回來,就是人才啦……
殘酷的現實,讓不少“海歸”為之汗顏。當初的夢想如今被現實擊得支離破碎,
是“海歸”含金量在急速下滑,還是現今“海歸”應該被重新定義了?
而從《非你莫屬》這個職場招聘節目上海歸的求職經歷來看,用這些話來描述時下的海歸的心聲,一點也不為過。他們內心真正蛻變應該分以下幾點。
一、滿心斗志留學夢
筆者也是一個愛做夢的女孩,曾幾何時,多么希望自己能夠出國,去韓國看看帥哥美女,去美國看看夏威夷,去英國看看倫敦大橋,去法國瞧瞧埃菲爾鐵塔等等。如果條件允許的話確實可以出去看看。不可否認,留學回來的人談吐氣質確實整體感覺會比較舒服,很多帳是一時間算不清楚的!吧矸荨遍啔v是伴隨你一生的。問問那些成功人士,如果當初他們家里有條件讓出去看看走走,誰會不愿意呢?就算知道國外的大學是容易進去不好出來,也愿意為之付出努力。
二、巨資留洋不顧一切
在網上查了去國外留學需要多少錢,網上是這么描述的,去美國讀本科,每年約需14-32萬人民幣;英國每年約需17-25萬人民幣;澳大利亞每年約需15-21萬人民幣。而如果還想讀個碩士不只那么多。單單學費就已經好幾十萬了,而去國外之前的那些手續,如雅思,簽證什等等,讓這個巨資越來越龐大。但強烈的留學夢,巨資絲毫不會阻礙他們前行。
三、歸來時,“海龜”變“海帶”
對海歸求職者有更深入的了解,那就是看《非你莫屬》而得知的。對于一個即將畢業的學生,對這種求職節目愛慕有佳,而對《非你莫屬》這個平臺關注的比較多,也見識了很多海歸求職者,他們的學歷背景驚人,可在求職過程中確是困難重重。而近日郭杰在這個平臺上摔倒事件,引發了業界的廣泛關注,不得不質疑海歸學歷的含金量。
曾今痛中國教育體制,殘害我們的思想,而《非你莫屬》的郭杰,看的出國外教育也不過如此,不會再有“國外的月亮比國內圓”的思想了。郭杰給留學者做了反面教材,一問三不知,以及其心理素質,不得不為如今海龜求職者擔憂,在國外呆了十幾年,由于金融危機而回歸祖國,對國內的形式,以及行業動態一概不知,這讓他們在求職路上屢背唯肩,待業海歸人也越來越多,“海龜”成了“海帶”一族。
四、我們還會留洋嗎?
面對海歸求職處處碰壁的現象,很多海歸會為自己做個辯解,他們覺得:“在人的一生規劃中,留學只是其中的一條路,不管這條路的未來是怎樣的,都不需要把其當作唯一的出路。留學只是我們人生一個不錯經歷,豐富了自己的閱歷,如果總是把自己做的當做未來獲得報酬的籌碼,那我們的人生過的真累”,海龜們總是抱著這種心態,說他們不后悔有這樣的經歷,但作為還未留洋的國人,看如今巨資“海龜”變“海帶”,我們還會選擇留學嗎?本人將不會選擇留學,但可以去國外旅游,當做自己一個充電的機會。
筆者認為,在競爭激烈的社會,靠的不是洋文憑,而是個人的能力和經驗,別把一切想得太理所當然,不然得到的結果只會適得其反!
推薦閱讀
編者按: 過去一周中,速途專欄作家對互聯網行業的熱點事件及發展趨勢各抒己見,產生了一些精彩甚至影響行業發展的言論。速途網盤點部分專欄作家的論點,以饗讀者。 1.蘋果、谷歌手機可能最大的對手—FACEBOOK 看到這>>>詳細閱讀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611/668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