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日下午,韓寒起訴百度文庫一案正式在北京海淀法院開審。作家聯盟的代表認為,必須關掉百度文庫,因為它已經嚴重威脅了到作家的權益。 百度是否失責 百度文庫是否失責?它是否威脅到作家的權益?這個問題其實在不同人眼中,有不同的答案。
百度文庫之所以引起作家們的抗議,是因為百度文庫里在作家起訴之前存在少數的作家的作品。盡管百度采取了一套比較嚴格的反盜版的規則和響應機制,但依然有一些網友將作家的部分作品上傳到百度文庫中,作家由此認為百度文庫缺少誠意,對于作家的投訴置若罔聞,反應遲緩。被動了“奶酪”的作家要找百度文庫算賬,不僅要求關閉百度文庫,而且要百度首頁道歉7天。
百度文庫是一個在線文檔分享平臺,嚴格意義上,百度文庫適用于國際上慣用的避風港原則。它海洋般的內容都是有千萬網民創建。百度對媒體聲稱,刪除盜版是很簡單的幾個字,但在技術上并不容易。百度搜索引擎的地位來源于它搜集內容的壓倒性優勢,現有的1000萬份文檔堆積起來的高度相當于三棟臺北101大樓。
李彥宏為此通過“立項”的模式來解決版權問題。刪除盜版,可以用傳統方法和創新方法。百度選擇的是兩種結合,一方面,用所謂的傳統方法就是“人肉”,用500名員工天天審核文檔,有問題的過濾掉,沒有問題的再上線。另一方面,一個團隊用三個季度的時間創新開發一套反盜版軟件,測試并執行。在這種問題驅動和授權下,百度反盜版“DNA比對識別”技術迅速研發和上線,這也成為業界該領域的先例,并已經申請專利。
我們已經看到了百度的努力。但是百度失責在先,需要給作家們一個滿意的交代。不過,作家要求關閉百度文庫的需求,是否就合理呢?
關不掉的文庫
關掉百度文庫真的就可以解決類似的盜版問題嗎?
互聯網思想家舍基在《認知盈余》里提出剩余時間的概念,“美國人一年花在看電視上的時間大約2000億個小時,而這幾乎是2000個維基百科項目一年所需要的時間。將每個人的自由時間看成一個集合體,一種認知盈余,那么,這種盈余會有多大?我們已經忘記了我們的自由時間始終屬于我們自己,我們可以憑自己的意愿來消費它們,創造它們和分享它們,我們可以通過積累將平庸變成卓越!
舍基從倫敦郊區的人們消費松子酒到消費肥皂劇到電視到互聯網來闡述人們消費剩余時間的變化,他觀察到的規律是,隨著媒介的變化,人們消費剩余時間的方式也隨之發生變化。簡單來說,不同的媒介讓人們消費剩余時間成為可能,但互聯網為大規模的剩余價值組合而成的“集合價值”提供了工具。他還列舉了演唱組合東方神起和歌手葛洛班粉絲們甘心情愿利用剩余時間為偶像服務的例子。
舍基還從心理學的角度說明了人們為什么在不拿酬勞的情況下愿意創造愿意分享,他認為互聯網時代是一個創造慷概文化的時代。
我們國內所講的web1.0和web2.0,無論是論壇社區、還是博客微博SNS,只是讓我們從產品的角度上,感受到外在的地貌,但舍基的理論讓我們形象地感受到了地下奔騰的暗流。暗流左右了互聯網版圖,重塑行業的生態。
不言而喻認知盈余創造了巨大的價值,讓信息流動更廣闊更公平更透明,人們獲得信息價值成本更低廉。國外的維基百科、谷歌文檔和國內百度文庫、知乎、譯言網、互動百科一樣都是人們認知盈余的產物。
馬化騰非常推崇認知盈余理論,他說:“認知盈余”是新時代網民賦予互聯網從業者最大的紅利之一。什么是“認知盈余”,克萊·舍基給出的定義很簡單,就是受過教育,并擁有自由支配時間的人,他們有豐富的知識背景,同時有強烈的分享欲望,這些人的時間匯聚在一起,產生巨大的社會效應?梢哉f,facebook、twitter以及維基百科的成功,都是“認知盈余”的功勞。在中國,微博的興起,同樣有賴于它。
所以說,即便沒有百度文庫的出現,為了承載這種認知盈余,還會有其他平臺的出現;氐介_頭,現在的出路是,作家聯盟、百度以及相關利益方建立一個共贏機制,共同處理盜版問題。而不能因為版權的問題,就人為阻擋互聯網信息發展的洪流。
這是百度的挑戰也是百度的機會。
推薦閱讀
2012年6月28日,由海峽兩岸光通信產業聯盟、浙江臨安市電線電纜行業協會、電纜網聯合主辦的2012年電線電纜行業綠色發展論壇在浙江臨安隆重召開。臨安市副市長馮鐳、遠東電纜買賣寶總經理兼電纜網總經理孫錄先后致開幕>>>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關掉百度文庫就能解決網絡盜版問題嗎?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710/7464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