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拍賣有關的幾則新聞近來頗受關注,在質疑聲、辯解聲中,也有讓人耳目一新的舉措出現。
河南中牟縣近日稱其“公開拍賣43輛超編公車,總成交額39萬余元”。此事經報道后,引來“賣公車還是賣廢鐵”的質疑。前不久,溫州市將首批215輛公車順利拍賣,成交價總計1059.48萬元,平均每輛成交價4.67萬元。公眾質疑這是“賤賣”,背后有“貓膩”。
有報道稱,在法院近年來查處的違法違紀案件中,民事執行領域特別是司法拍賣環節成了“重災區”。而前幾天結束的另一場拍賣,呈現的是一種不同的情景。
由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和淘寶網聯合推出的國內法院首起零傭金“網絡司法拍賣”結束。兩臺涉訴車輛上網競拍,一天多時間內引來23萬人次網上“圍觀”,起拍價為19.99萬元的寶馬車和5萬元的歐藍德越野車分別以33.09萬元和6.7萬元的價格被競得。
不少社會人士對這場網上司法拍賣表示了認可,認為此舉可有效杜絕暗箱操作。同時也有人提醒,網絡司法拍賣“違反拍賣法和最高院司法解釋”。比如,淘寶網不具備專業資質,拍賣要由拍賣師主持等。
幾相對比,不論是“拍磚”還是“力挺”,指向都是明確的,就是拍賣要更加“陽光化”。如何讓我們相信拍賣不是在賤賣?相關的制度設計和程序問題,需要改革者統籌設計、公開透明,像公車拍賣所得的去向和用途,是廣大百姓最關心的,應該有本明明白白的賬。
公開透明,是拍賣的必然要求,也是其公信力的基礎。既然如此,舉行拍賣就要創造條件讓更多的人“圍觀”。把拍賣搬上網,更大的意義在于體現了一種與時俱進的理念與智慧。其實,不僅是拍賣,在信息化時代,權力的運行與監督如影隨形,既想披著合法的外衣,又想打不法的算盤,只能是掩耳盜鈴。
推薦閱讀
省公安廳專家詳解銀行卡“克>>>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讓更多“圍觀”驅散拍賣疑云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718/76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