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經教育部批復,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對于更名的原因,中科院辦公室解釋,原名稱與原國家教育委員會1995年制定的《研究生院設置暫行規定》中“研究生院是指在承擔研究生培養任務的高等學校中組織實施研究生教育工作的管理機構”的規定不符,從而使該校在日常管理運行以及畢業生就業時易產生理解上的歧義,進而帶來是否按照高等學校進行政策定位等疑問。據報道,更名后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其研究生教育培養管理及學位授予權等基本屬性不作改變,現有的法人地位、行政隸屬關系、人員編制等方面的體制機制不作改變。
在這里,想起了趙本山的一個小品,里面的人物是一個木匠,他在相親時怕女方不愿意,就說“六級木匠相當于中級知識分子”。觀眾哈哈大笑,自以為顯擺的是身份,其實顯示的不過是身份證。再看看改名后的中國科學院大學,笑點很像,以為將中國科學院和大學擱在一起會產生化學反應,結果產生的是生化反應。
就改名而言,實在有些生硬,好多網友抱怨說聽著像個野雞大學。中國科學院本來就是一個獨立的研究機構,被定義為全國最高水平,現在又延伸出一個大學來,讓人無法分辨,這到底是個公雞中的戰斗機,還是戰斗機中的公雞呢?至少從這個改后的名字來看,沒看到科學院的含金量,非常像是臨時工干的。更重要的是,包子好吃不在褶上,有心思改名,中國科學院還不如認真用心地抓抓研究質量,為中國早日建成創新型社會做出符合社會期望值的貢獻。這么多年來,我們一直也沒有在諾貝爾科學獎上有所斬獲,至少中國科學院的臉面上應該掛不住吧。
錢學森曾經拋出一個問題,為什么我們的學校培養不出杰出的人才?這個問題曾讓很多大學校長支支吾吾,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我們當前的教育體系,更多的是培養技術型人才,而不是培養創新型人才。就說改個名字吧,也從中可以看出創意是多么的貧乏,一板一眼,生怕邁錯了步。清華二字來自東晉謝混的詩歌,復旦則能夠從《尚書》中擷英,中國科學院大學這個名字給我們的,或許可以是21世紀版的《笑林廣記》吧。作為當前中國最為缺乏的創新能力,每年都有不菲“三公”消費的中國科學院,應該無法穩坐釣魚臺吧,盡管在地理上離得并不遠。
改名以及改成什么樣的名字,其實并不是什么大事,之所以想“小題大做”,只是想呼吁一下,無論是研究生院還是大學,對于中國科學院最重要的事情,是如何面對和解答“錢學森之問”。如果背靠著幾百名院士的中國科學院大學并不能在培養杰出人才方面另辟蹊徑,那么,這樣的改名也只是庸人自擾了。
推薦閱讀
昨日下午,深圳市怡亞通供應鏈股份有限公司主辦的全球海選千名創業伙伴“中國云北京成長計劃”揭開帷幕,北京上百家大中型企業高管參會。 該公司將在一年時間以內,海選1000名合作伙伴、200個合作項目、300家合營公司>>>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中國科學院研究生院更名為中國科學院大學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718/7678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