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屆奧運會7月28日將
傳統媒體依然唱主角,新媒體嶄露頭角
2012年倫敦奧運會受地理及時間等因素影響,絕大多數中國受眾表示將通過各類媒體關注奧運。本屆奧運,中國受眾獲取信息渠道由單一媒體向互補型多種媒體橫向擴展。電視媒體無障礙實時畫面直播/轉播賽事、專業性解說以及綜合的欄目策劃等優勢讓受眾能夠全面直觀地了解奧運會相關信息,依然是大眾關注奧運的首選媒體渠道。而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手機作為移動互聯網的主要平臺,日益影響著人們的生活,新媒體的大規模快速應用在本屆奧運會的表現也值得期待。
奧運提升企業品牌內涵、營銷活動由外圍視聽感官轉向身心互動體驗
奧運會作為最頂級的綜合體育賽事,中國受眾對奧運相關的贊助品牌,無論是品牌實力、品牌美譽度以及購買意愿均表現出較高認可度。但從營銷方式上看,傳統奧運宣傳方式對消費者已漸漸失去吸引力。與受眾生活更貼近、有直接利益的營銷活動更能讓消費者感受到尊重和參與感。報告顯示,78%的受眾期望參與奧運相關的現場活動,75%的受眾期望參與奧運相關的線上活動。無論線上線下活動,受眾對娛樂、互動的需求明顯。
中國人的奧運心態細分
從城市特征來看,一線城市受眾看待奧運冷靜理性,媒體使用多元化且新媒體使用率高,互動參與意愿強,受眾更認可國際化大品牌的實力和營銷手段。在奧運媒體運用上對網絡、微博、戶外媒體使用意愿最高。二三線城市受眾關注奧運在電視等傳統媒體優勢突出,強勢的導向性營銷追隨效應明顯,對體現企業實力的大手筆贊助和明星代言廣告的反應最為積極。
從不同年齡的受眾群體來看,年輕受眾關注奧運,純粹以個人興趣與愛好為主導。對于國際化大品牌的實力和營銷手段比較推崇,非常愿意使用新媒體如微博、手機,喜歡參與互動,滿足自我掌控的感覺。而中青年受眾關注奧運,更多是對國家和民族的深厚情感自然勃發。更喜歡能體現企業公益和社會責任感的營銷行為,并與自己的氣質和生活相契合;在重大賽事中,他們仍然是中國隊的堅實擁躉者。
2012年倫敦奧運,有機遇,也有挑戰
整體來看,2012年倫敦奧運會,中國受眾心態雖回歸理性,但奧運情結與熱情依然不減。企業奧運營銷成功的關鍵是品牌的目標受眾特點、品牌的訴求、企業發展所處階段等能否與奧運精神、體育精神的內涵匹配并實現成功對接。所以,計劃開展奧運營銷的企業應當根據自身品牌與產品特點,采用不同的營銷手段,在一定時間和空間內形成與受眾的高效溝通,贏得受眾的認同。
推薦閱讀
北京時間7月25日上午消息,據美國IT網站PCWorld報道,倫敦奧運會將禁止觀眾在比賽現場大量使用科技設備,例如用戶不得將iPhones、iPad作為個人無線熱點使用。 在禁用科技設備名單上,除了對講機、無線電掃描儀、激光>>>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昌榮傳播中國奧運調查報告:新媒體嶄露頭角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725/780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