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旦大學醫院管理研究所副所長章濱云日前在微博中發出 “血壓計不準”的征集帖,引起了廣大網友的高度關注。記者在調查中也發現,由于血壓計缺少相應的監管機制,目前市場上的產品魚龍混雜,消費者對此也是怨聲載道。
歐姆龍投訴居首位
記者在瀏覽征集帖時發現,共有近20名用戶投訴歐姆龍血壓計不準,這占了被投訴血壓計品牌中的絕大多數。大多數的網友表示自己所購買的歐姆龍血壓計不準,有些網友說歐姆龍血壓計所測量的數值偏高,有些說偏低。網友“愛笑的小穎子”說,前幾年給媽媽買的一臺歐姆龍上臂式電子血壓計,有時和醫院水銀血壓計測的數據不一樣,現在該電子血壓計基本被放到柜子里不怎么使用了。
對此,歐姆龍健康醫療(中國)有限公司也發表聲明表示,目前在中國市場銷售的歐姆龍電子血壓計精度、安全性及有效性均符合國家相關醫療器械規定,并無存在產品缺陷。
一位曾在歐姆龍公司工作過的員工告訴記者,關于對歐姆龍血壓計不準的質疑其實在幾年前就存在,畢竟血壓計的測量結果要受多方面的因素所影響。
市場容量達400億元
記者發現,電子血壓計在京城的銷售渠道很廣。不僅在家電賣場、藥店、商場都有出售,而且網絡商城上,相關產品也比比皆是。
目前在銷售品牌上,外資的電子血壓計主要有歐姆龍、松下、愛安德、日本精工等,國內品牌有紫光、九安等。另外市場上還有很多不知名的品牌。從銷售價格來看,外資品牌產品的零售價一般在400-1000元左右,而本土品牌僅為此價格的1/2到2/3。
記者在某家藥店以買血壓計為名,試用了幾款電子血壓計,但每次測出的血壓值都不一樣,相差在10-30mmHg之間。
數據顯示,隨著自我保健意識的提高,以國內2億相關患者中,如果一半人購買電子血壓計,每臺400元計算,未來該市場容量就將達到驚人的400億元。
廠商應建立召回制度
血壓計的市場巨大,但相應的市場監管卻十分滯后。一些血壓計生產廠家對于不準解釋稱,血壓計使用的測量方法十分重要,測量時傳感器放置的位置是否準確、袖帶松緊調適是否得當,都會影響測量效果。而價格較高的上臂袖帶式的血壓計會更準一些。
但這些解釋顯然并沒有得到消費者的認同。消費者覃女士告訴記者,電子計量器具理應定期校準。血壓計也完全可以設計出自動校準功能。網友“U回家種地Q”也認為,歐姆龍血壓計測量不準不是質量問題,現在技術條件下生產的血壓計都能夠準確測量血壓,歐姆龍在中國不準是標準的問題,其次是產品監管的問題。
章濱云表示,電子血壓計廠家應當建立定期召回制度。在這方面,歐姆龍、松下應當做出表率,而不是坐等維修校正準確度。
推薦閱讀
它們沒有搶眼的大屏幕,只有小小的一方視野傳遞訊息;它們無法進行觸控操作,字字音訊都在實體鍵盤堅實鏗鏘的聲音中傳出;它們沒有五花八門的應用軟件,簡單的貪食蛇和俄羅斯方塊幾乎成了標配;它們沒有時時刻刻需要>>>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電子計量器存監管真空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802/793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