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打印鮮肉、打印房子、打印比基尼,甚至打印F1賽車……這些新聞令人感到新奇和興奮。人們正期望3D打印這種神奇的技術能帶來“第三次工業革命” 。不過,中國此前并非3D打印技術的主要市場。在今年以來國內使用者陸續增多的背景下,有令人興奮的應用場景,也有3D打印產業發展值得深思之處。
3種興奮
A 個人生活創意
“求婚時掏出自己打印的戒指盒”
傍晚七點多,上海長樂路的一棟臨街樓房中,一頭藝術家般卷發、打著鼻釘的法國設計師高華倫指著窗外的車水馬龍對記者說:“這個城市如此時尚和現代,中國年輕人也應該跟上3D打印這樣在歐美已很盛行的潮流。”他說,曾經看到網絡上有個朋友說,自己將在求婚時拿出親手設計、3D打印的戒指盒,比LV的還要別致,“多浪漫啊!其實對個人來說,如今生活里這樣并不復雜的小創意都可以通過3D打印來實現。”
這里是“新車間”,上海著名的“創客”團體,高華倫常在這里舉辦的活動中傳道3D打印,聽眾中甚至不乏一些小孩。
為了給記者演示,他熟練地打開國外的一個3D打印開源社區網站,在里面各類玩家自行上傳的設計模型都可以直接復制到SketchUp(草圖大師)等3D建模軟件中。高華倫隨意選取了一個機器人模型,點擊一下后,軟件便開始自動將數據轉為3D打印機能識別的格式,與此同時,他使一旁一個半封閉盒子狀的3D打印機運作起來。“一個多小時后,你就可以拿到一個塑料材質的機器人了。”高華倫笑道,這臺3D打印機通過將塑料原料電擊熔化,再依電腦程式指引,一層一層地堆疊,直到產品最后定型。
對于不懂設計和軟件運用的體驗者而言,擁有大量現成模型的社區不僅國外有,國內的“螞蟻窩”社區等也有。
高華倫所使用的3D打印機是國產的,來自一家浙江的國內公司閃鑄科技,價格4000元左右。“新車間”創始人李大維告訴記者,如今個人玩家多使用此類設備,而且今年以來價格一直在降。
如果你的手機殼壞了,你可以自己打一個,然后將邊角打磨得光滑一些;如果你買了一款坦克玩具模型,卻不慎掉了其中一個零件,你不必再苦于根本沒有替換,因為你可以自己打一個……“這些家庭應用都不難實現。”李大維說。
B 小微生產單位
“一個人就可以是一家工廠”
喝一口香茗,在一間布置得十分典雅的室內,杭州人葉青瞇起眼睛享受著自己精心營造的悠閑。在視線范圍內最讓他滿意的,恐怕就是那些擁有了嶄新底座的各類奇石收藏品。
在朦朧的陽光下,從顏色和紋路看來,這些底座看似由紅木材質制成,湊近了,視覺感受才顯示出微妙的不同,摸一摸,原來不是木質。
此時,葉青會笑著對你說:“這可不是普通木匠做出來的哩,是我自己3D打印的,很多以前做不出的樣子現在都行了!”
奇石形態越是千奇百怪,越是自身收藏的價值所在,但不同的重心位置以及底部支撐面狀況,則是收藏者為其挑選合適底座時比較頭疼的。訂做一批一樣的底座是完全不行的,必須針對每一款都進行個性化的設計和制作。
葉青說,以往請木匠來做,時間和經濟性都不是很令人滿意:“一旦要求造型獨特的設計,制作周期會很長,而且有一些細節人工做不到那么精巧,比如有一些線條人工刻不到完全的筆直。但費用卻很貴,一元錢硬幣大小的底座就要120元。”
如今,葉青采購了一臺4000元左右的個人桌面3D打印機,到淘寶上購買一些常見的ABS塑料作為耗材。打印時,先在電腦上通過網絡接收在美院擔任老師的朋友發來的三維建模數據,之后只要按下打印按鈕,再花上數小時功夫,就能打印出一款個性化的底座。
與人工打造與設計大不相同的是,3D打印機忠實遵照各項設計數據,于是才有了之前悠閑的那一幕。葉青說,即使對樣品還需要修改也不必再到木匠那里來回跑:“每一個底座的耗材成本大概只要5到10元,多打兩次也無妨。”
葉青說,針對3D打印機曾有一種說法很令人心動,“一個人就可以是一家工廠”,這是信息時代“社會化制造”的概念。設想一下,在自己案頭的方寸之間,便打通從設計到生產的各個環節,迅速打印出自己的靈感之作,對任何設計師來說,這簡直就是夢想照進現實。
在上海參加國際石展的時候,葉青向同行展示了一些3D打印的奇石底座。感興趣的人很多,驚訝于這樣的創意,接下來,葉青準備為這種應用方式申請專利。
C 企業級運用
“幾個小時就可以交付新設計模型”
杭州六維齒科公司如今為多家醫院提供一種牙齒種植中的“導板”,實際上導板就是根據患者牙齒形狀制作出的術前模型,由于采用3D打印,精確度更高。
六維齒科行政部徐蔻婭告訴《IT時報》記者:“沒有用導板之前,醫生有兩種手術方式,一是直接徒手,憑自己的臨床經驗備孔、種植,還有一些較難定位的病例醫生也會用手術導板,但是他們的手術導板是一種簡易的、在自己口腔技工室制作的導板,精確度不高,而且只能確定種植的位置,沒法控制種植的角度和深度。”在使用來自Objet的工業級3D打印機制作樹脂材質導板后,醫生預先可以直觀地模擬種植位置,術中安全性大為提升。
同樣買進企業級3D打印機的還有華森醫療器械有限公司,其采購部人士向記者介紹,3D打印機讓零件出樣提交客戶的周期大大縮短了,“以往做模子都要靠傳統機床,如果發現需要修改,工廠里正在批量生產的機床就要停下來,重新制作這一個小小的樣品,從工序流程上來說很耗時間。”同時,以往重新打樣可能需要一個月時間,在反復修改過程中只能更多通過圖紙來交流,如今使用3D打印卻只要數小時,就可以重新將樣品模型提交客戶。
3種思考
A 個人應用思考
國產3D打印機降價博用戶
3D打印帶來的并不是“無懈可擊的美麗”。在購買之前,葉青也猶豫過很長時間:“一兩年前,國內公司還沒有自己的個人3D打印機產品,那時他們從國外引進的一款機器,功能比我現在這臺還差一些,價格卻要2萬多元。”實際上國產個人3D打印機的推出和大幅降價,在今年才初顯端倪。
個人模型設計師申斯南關注3D打印機已有五六年時間,時至今日仍感覺無法購買到一款完美的設備。因為個人3D打印機盡管價格的確在下滑,但與他的需求之間仍有很多無法匹配的地方。比如,個人3D打印機所能打印的尺寸遠不及工業級設備,如果零部件很多,尺寸很大的船艦模型,基本只能一個個部件來打,之后再粘合,還是很費勁。而解決一次整體打印的問題,要購買的機器價位在百萬元以上,是個人無法承受的。
推薦閱讀
>>>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評論:“三思而行”的3D打印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903/830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