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極客的思維研究“冷僻”的刀具,這或許并不算有趣,王興卻可以做到最為用功和專注。王興身上有很多刀的特質,簡單、冷靜卻正中核心,他的產品也同樣如此。
見到王興,是在北五環神州泰岳大廈的美團網辦公室,看到他從工作中抽身回過頭來,只是微笑點頭,簡單的夏裝并不顯眼,不用知道他一路“實驗班”的學生經驗,也不必把校內、飯否這些與他相關的創業詞匯逐個研究過,只是寬大的額頭和有些執拗的眼神就已經是足夠清晰的印象。
溝通和表達并不是王興的強項,在攝影師的鏡頭前面甚至會有些拘謹。但聊過之后就會發現,他絕頂聰明,稍不留神就會跟不上他的思維步調,并不多話,能用一句話回答的問題絕不會用兩句,但每個回答卻又都切中肯綮,信息量十足,是典型的直線思維。
意識到他氣質里那點冷色調,也就不會覺得他喜歡研究刀這種“冷僻”的物件有什么不妥,那種鋒利簡潔的靜物與他的氣質倒也是極為搭配。對于刀的種類,王興一般都不會排斥,用于求生的鋒利匕首,可以折疊的便攜用刀,大馬士革砍刀抑或輕巧的三角型隨身小折刀,這些都會在他的收藏里出現,但大多都是在美國亞馬遜上可以買到的西方設計,偶爾遇到喜歡的系列,他也會持續關注最新的迭代產品,每次推出新款他都會買來收藏。
但嚴格說來,對于刀,王興并算不上是專業的收藏家,他不會做擦拭、保養一類的事情,甚至會把十幾把刀隨意堆放在普通鞋盒里。他只是深入的研究者,從刀的外觀設計、材質、功能,抑或每款刀背后的歷史淵源,他的研究不放過每一個細節,所有結論都是全然的極客思維。
用刀體驗
對于解決問題的各類工具,王興總會保持極大的興趣。在他的視角里,刀自然也不是帶有某種情結的藝術品,它只是一種設計簡潔又正中核心的工具,“雖然古老但卻總能保持不斷創新”,這對于王興來說是天然的吸引力,但就此對刀產生興趣大概從他的高中時期就已經開始了。
每得到一款刀,王興并沒有異于常人的使用方式,在他的日常生活里,刀最大的用處可能只是劃開包裹而已,如果讓他“玩刀”,那就是太過為難他。但他會喜歡把它們拿在手上,嘗試每一款刀具單手開刀的用戶體驗,根據人手指的粗細研究開刀范圍的設計是否合理。他會比較同一系列的不同迭代產品,在刀柄和刀刃的不同材質,外觀設計或開刀模式之間找尋細微差異。
談到他對于刀的研究,他便拿出他收藏的SPIDERCO“SAGE”系列四款折疊刀擺在桌上,并開始一一講述他們各自的特質。其實四款刀從外觀上看起來大小款式都很相似,但在王興那里,它們有太多不同之處,他的關注點甚至能精細到刀上的每一個螺絲。
“SAGE”系列原是為了紀念刀具發展歷史上四位鎖定裝置的發明人,因此四款折疊刀各自有獨特的鎖定裝置。在對材料的比較中,王興發現四款刀柄的材質分別是膠木、碳纖維、鈦合金和塑料手柄,每一款都在盡量復原鎖定裝置最初發明時的刀柄材質。雖然四款刀刃都是同樣的鋼質材料,但刀刃厚度上的微小差異仍會被他察覺,因為“每一個細節的改變,都會帶來不同的用戶體驗”。
其實王興的研究遠不限于產品這個結果本身,他經常會沿產品經理的慣性思路向上追問,去研究一款刀背后的設計制作原因,畢竟“工具被制作總是為了解決問題的”,就像他講到的SPIDERCO“MILITARY”系列的故事,這款刀的發明者是公司的創立人Sell Glaser,他曾被朋友問道,“如果你的兒子要參軍,你希望他帶一把什么樣的刀”,這個問題后來就成為“MILITARY”的設計思路。
雖然聊到刀,王興腦子里總有很多故事可以講述,但對于這項愛好,如果不追問,他也少主動跟人提起,“我是一個不喜歡整理東西的人,對于刀的研究也并非特意,我只是對各種工具都有很高的要求”。
對于他不清楚的問題做深入研究,這已經是王興的習慣。如果他需要配一副眼鏡,他首先會從研究眼鏡的各個結構開始做,查閱眼鏡框和眼鏡架的各種不同材質,分析哪種材質更適合自己,研究眼鏡框的類型,決定鏡片是否需要變色,是否可以適用于戶外和室內的各種應用場景。在把所有這些問題都研究清楚之后,他才會去到眼鏡店配眼鏡。
自認天生好奇心強,對很多事情都會感興趣,而“對于感興趣的事情,我就習慣性的去了解”。既然他能在中秋節的晚上,去維基百科把所有關于“月亮”的詞條都看一遍,那么對于他喜歡的刀自然也會做足功課。
產品思維
其實王興對于刀也并非只是出于興趣的只為研究而研究,他也常常會從刀的研究里跳脫出來,站在另一個維度觀察它作為產品的演變過程,而這些思考最終都會回饋到產品經理的運營思路上,盡管這種關聯性的思考也并非刻意。
在王興看來,任何公司的產品都是在為客戶解決問題,刀也同樣如此,或許“永遠不會有一把完美的刀,而最能解決問題的刀就已經足夠優秀”,在這一點上兩者幾乎是共通的。
在刀的設計里面,王興向來欣賞西方人一貫的極簡主義,“與其做加法,則不如做減法”。就像他欣賞的SPIDERCO,在20世紀70年代之前,單手開刀模式一般需要在刀背上設計一個凸起,這是最簡單自然的想法,但公司卻沒有這么考慮,它不但減掉凸起,反而在刀背上磨出一個圓環。
刀作為一種工具,其實從來都不曾有劇烈的變化,倘若一個系列具有20項功能,每次則只有其中的一兩項功能有所改進,但“那種刪繁就簡的革新模式從來沒有停止,而且每一步都切中要害,并無半點多余”,王興也時常會從刀的思考跳轉到公司和產品的運營思路上。
兩年之內,美團從最初的30人團隊擴充到現在的2000多人,雖然直到現在美團在互聯網公司里也算不上最大或最有錢,但王興卻一直堅持用更多的研發人員和科研隊伍專注于解決本地生活服務問題,堅持自己極簡主義的漸次革新。面對去年團購網站的集體性改版,他也不以為意,“如果公司是一把刀,刀刃越聚焦,刀自然就會越鋒利”。
以極客的思維研究“冷僻”的刀具,這或許并不算有趣。但對于自己的愛好,王興卻可以做到最為用功和專注,對于迭代產品的細節改變,抑或對于用戶體驗的極致要求,他都會花費時間做充足的研究,一旦找準一個點就會毫不遲疑地深入下去。其實王興身上有很多刀的特質,簡單、冷靜卻正中核心,他的產品也同樣如此。
推薦閱讀
9月7日下午,第二屆智博會簽約儀式上,中國電信寧波分公司與奉化市人民政府簽訂“智慧農業”建設戰略合作協議,同時成立了由奉化市市府、經信局、農林局與寧波電信主要領導參加的“智慧農業”項目領導小組和相關專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王興:刀刃上的產品思維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0907/841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