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與國慶“雙節”期間,團購網站紛紛推出各種服務內容的團購產品,吸引了大批消費者,但隨著團購人數的增多,“退貨難”、“假貨多”等問題頻頻出現,很多消費者也因維權難而苦惱不已。對此BCP信用投訴中心結合消費者投訴情況,特別總結了網購中常見的詐騙手法,并根據問題提供了相關的解決辦法,以提醒消費者注意。
常見網購詐騙手法:
1.詐騙人員通過在一些知名的社區論壇、大型的電子商務網站發布虛假的商品銷售信息,以所謂的“超低價”、“走私貨”、“免稅貨”、“違禁品”等噱頭誘使好奇心重的消費者上當受騙,同時以“減少手續費”、“支付時間長”等為借口游說受騙者不要通過具有防竊功能的網上支付工具,而是讓消費者直接將現金轉賬到指定銀行賬戶。
2.詐騙人員在一些普通的網站上添加一些六合彩賭博網站或淫穢色情網站的鏈接,引誘網民點擊進入,通常以手機號碼進行注冊,一旦注冊成功即被扣除手機費等。
3.詐騙人員通過郵箱或手機短信發送“中獎”信息,讓不知情的網民匯郵費、稅費等。
4.詐騙人員將遠低于購買價值的貨物發送給受害者,或是只郵寄空包裝盒給買家,并將責任和矛盾推向物流公司或郵局。
防范網購詐騙方法:
首先,要對所購物品有一定的了解,在網上購物也要做到“貨比三家”。不光要比價格,也要對比物品的質量等。對于出價過低的物品,消費者需謹慎選購,查看一下同類物品在其他網站或網上商鋪內的售價。
其次,仔細甄別網絡賣家留下的聯系方式及相關信息。假如該賣家的聯系方式只有QQ、EMAIL、手機,而沒有具體的固定地址和固定電話,或者賣家拒絕使用具有防“釣魚”功能的即時通訊工具,消費者就要提高警惕。
第三,利用網上搜索引擎,查詢供貨者的信息中留下的聯系電話、聯系人、公司名稱以及銀行賬號等關鍵信息是否一致。如果發現上述信息有不一致的,消費者就應該提高警惕。
第四,盡量去大型的、知名的、有信用制度和安全保障的購物網站購買所需的物品,這些網站大多采用安全性較高的支付工具作為“第三方交易中介”,或是實行先到貨后付款等保護消費者的購物方式。
第五,不要輕易將自己的網絡賬號、信用卡賬戶和密碼泄露給陌生人,盡量不要使用公用的電腦進行購物、支付等。
BCP信用投訴中心,最后提醒消費者:根據法律法規合理解決消費維權問題。安全放心購物請選擇經過BCP電子商務信用認證的網站(詳情見http://gftai.bcpcn.com/renzheng/index.html),如遇到網絡購物欺詐,可隨時登錄ts.bcpcn.com進行投訴,也可撥打投訴熱線4006-400-312。
推薦閱讀
9月20日,中國行業信用評價推廣與應用研討會在北京舉辦,會上正式啟動了《2012年中國行業信用評價A級以上名錄》的信息收集和編制工作。受國資委協會聯席辦公室的委托,中國國際電子商務中心已是第三次承擔《中國行業>>>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BCP信用投訴中心:網購防騙方法多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1010/8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