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S1用戶總體反映相當不錯;蛟S,你把聯系方式給我,我們直接聯系用戶?”10月16日,小米科技創始人雷軍(微博)對黃槍回復表示。
小米的成功,令雷軍成為一時無兩的風頭人物。而過去一年里,圍繞小米的種種質疑聲音和迷霧,也讓小米未來之路充滿了迷途。更重要的問題是,讓小米傲以自豪的“米粉文化”,是否真能撐起估值40億美元的市夢率?
從米粉到“米黑”
“小米1s電信版普遍出現信號丟失及相機泛紅問題,miui及小米論壇上已經有很多1s用戶反映以上問題,但是官方始終沒有給出有效的解決方法。”10月中旬,來自廣東的高先生向黃槍投訴稱,自己在9月中旬購買了一部小米電信版合約機,但拿到手后就發現小米3G信號不斷跳水、斷網、無法接打電話、相機成像泛紅等問題。
高先生多次聯系小米客服及小米論壇管理員求助。得到的答案就是不斷刷rom,高先生及相同問題小米用戶換了好多版本,穩定版、發版、舊版、最新版,但問題都沒有得到解決,高先生因此猜測是硬件有缺陷或設計失誤。
高先生的遭遇并非特例,最近幾個月來,“黃槍調查”欄目收到了大量關于小米質量問題的投訴。陜西安康柴祥平稱,9月6日通過官方渠道購買了一部小米手機,拿到手后就發現經常性無服務,必須重啟才能解決。找售后,售后同樣稱這一故障解決不了,必須到上級維修點解決。小米官方客服則稱要把手機郵寄到北京,“來回都要至少半個月,還不給備用機,對只有一部小米來說怎么辦?”
截至本報發稿時止,雷軍并未就小米質量問題進行詳細回復。而小米手機運營經理鐘雨飛則稱,需要工程師檢測后才發現是什么問題,并且表示“目前1S很少有這樣的問題。”
但從黃槍調查情況來看,小米一代質量問題并非官方所說的“很少”,而是問題頗多,而且都是發熱死機、頻繁重啟、信號差、電池過熱等硬傷。單針對重啟問題,就有47萬余條搜索記錄,可見并非小概率事件。
對于信號問題,miui論壇版主、開發組、解答組給出的答復是“已知bug,已經收錄”、“信號正在優化中”、“三清刷機”,但沒有給出信號丟失的原因以及解決方案、期限。
作為一個米粉,在購買以及剛拿到小米時,高先生和柴祥平的內心是激動期望的,但現在卻要無奈面對維修及售后推諉的叫苦不迭。“我們希望黃槍能幫我們維權,作為一個米粉,向媒體投訴實屬最后無奈。”
實際上,最讓消費者難以接受的是小米面對問題的態度。一位業內人士稱,面對質量問題,小米大多以官方標準言語為主統一答復,同時通過加大營銷力度來掩蓋問題。迄今為止,小米公司和雷軍沒有為任何一起質量問題道歉,甚至沒有給出合理的解決方案。
“我也是米粉,但是最近開始動搖,因為我覺得小米靠制作多種手機的MIUI系統累積米粉,卻拋棄了最早支持他們的人,對于論壇里提出的眾多技術問題,不回應、不解決、不理會。”小米用戶“大智群創”說。
這導致進入2012年,不斷有“米粉”倒戈成“米黑”。這些無奈倒戈的“米粉”在網絡上組成了維權聯盟,一起聲討小米公司。就在小米二代手機發布當天,一些消費者還在上海小米之家大樓及門前掛起“小米手機為重啟而生”以及“抵制小米”的橫幅,表達他們的不滿。
表面看來,是小米死機、重啟、發熱等質量問題和售后服務的不完善,但有業內人士認為,深層原因是小米對待粉絲的不真誠,讓注水的“米粉文化”開始回歸理性。
注水的米粉文化
盡管小米2代即將上市的消息已公布,但小米一代還是以幾分鐘之內售賣數十萬臺速度搶空。10月23日,小米1S青春版開賣,再次創造4分15秒銷售35萬臺的神話。
對小米的銷售神話,人們似乎已經麻木了:2月16日,小米手機電信版開放預訂搖號,兩天內92萬人參與;2月28日,30分鐘15萬臺電信版小米手機預訂完畢;3月17日,10萬臺35分鐘售罄……9月16日,30萬臺在4分12秒內售完。
此前的8月16日,雷軍表示小米手機累積銷量達到352萬臺。如果算上這兩個月公布的銷量,那么小米總銷量已超過500萬臺。周鴻祎(微博)把小米的營銷方式解讀為饑餓營銷,也有人更為直接,稱之為變相的期貨模式——手機上各種芯片、配件價格隨著時間的推移下降非常快,小米鎖定了用戶的預付款而推遲發貨,在用幾個月后的價格來和其他手機現在的價格相比較。
不過,低價、高配,這還難以讓小米迅速成為神話。比500萬銷售數字更神奇的,是500萬表面忠誠的小米粉絲——2011年以來,在“果粉”和“煤油”之外,國內互聯網生態圈子中又多出了一群狂熱的物種——“米粉”。
米粉的狂熱,從以下可見一斑:2012年4月6日,小米成立兩周年,從各地趕來的上千米粉們瘋狂在一起,雷軍在臺上一呼百應。而在廣州、武漢等地,小米之家本來是上午9點上班,可很多粉絲在8點就會到門口排隊。每一家小米之家成立時都會有人送花、送禮、合影,辦滿一個月的時候還有人來慶祝“滿月”,甚至還有人專門為小米手機作詞作曲寫歌。這些米粉,成為購買小米的主力軍。
這是小米得以演繹神話的最重要原因,也是雷軍向黃章、喬布斯學習的結果。對此,雷軍黎萬強也坦承,米粉是小米成功的最重要因素。因此在某種角度上,小米截止目前所取得的成績——幾乎沒人會否認,互聯網營銷才是小米的生命線,而且小米的所有員工都參與其中。
看看小米與如何進行微博營銷的:小米呼叫中心的400余員工、20多個人組成了微博營銷團隊。如今,經過兩年多的摸索,小米幾乎把微博玩到了極致:因為新浪微博的Alexa流量周二到周四最大,所以轉發有獎的活動設置在工作日;晚上22點結束抽獎是因為22點是每天流量的最后一個高峰;2小時發布一次獎品是因為微博傳播轉發的半衰期約為3小時。
小米的微博營銷已經演變成了一種“現象”。截至目前,“小米公司”粉絲已達148萬,“小米手機”粉絲也有70萬。對擁有360萬粉絲的雷軍而言,在微博平臺上,他既是小米手機掌門,同時還是一個隨時防止小米品牌受破壞的看守,是一個為“米粉”排憂解難的客服人員。
但是,截至目前,數量眾多的米粉,并未形成可以讓人驕傲的“米粉文化”。一位小米用戶對黃槍坦承,越來越多的米粉變得偏執甚至偏激,一款款手機被批得一無是處,在小米論壇以及貼吧、微博中,不能說小米有任何問題,否則會馬上遭遇“米黑”的圍攻。“在米粉的世界里,凡是對小米發出質疑的,那都是魅族派來的米黑,是360派來的槍手。”
新浪微博名為黃師傅加V用戶,曾是小米同城會的會長,也因為小米手機出問題發表了觀點,被廣大米粉給噴得半死,淪為“米黑”——在米粉眼里只要說小米不好的都是米黑。
饑餓營銷方式也給小米科技帶來了隱憂。“在這一營銷方式下,新用戶的渴望會被抬得很高,一旦出現不利的因素,風向就會一邊倒,所以小米要好好把握輿論的導向。”一位手機從業者說,當小米損害到米粉的利益時,米粉可能迅速變成米黑。
快速發展中,小米可以用“粉絲營銷”完成用戶數量的快速積累,但如果小米未來發展只依賴如此,反倒可能成為一件壞事:資源總是有限的,小米的成長又如此之快,當它在“粉絲營銷”投入的資源越多,就越無法顧及系統、軟件層面的事。
如何撐起市夢率?
與此同時,小米在資本市場顯得順風順水,最新融資2.16億美元,公司整體估值達到40億美元。這意味著市場估值超越小米的中國互聯網公司僅有騰訊(4029億港元)、百度(388億美元),阿里巴巴(最新估值350億美元)以及網易(74億美元);超過了盛大、攜程等中國老牌互聯網公司。按照現有的估值,小米差不多已是半個諾基亞,后者最近市值約為88億美元。
對此,雷軍的解釋是,估值依據的不是市盈率而是“市夢率”,投資人看中的是未來的“大故事”而非現在的小米。
一位證券分析人士稱,目前小米估值40億美元,意味著如果小米一年左右上市,那么80億至120億美元市值應該是一個合理的價位。如果它五年后上市,對照Facebook五年前估值的話,那么市值將達到400至1000億美元。歷史上,也有像蘋果和谷歌這樣的公司,依靠技術和商業模式的創新,使公司價值獲得快速增長。
對小米來說,最大的一個迷途是,該如何撐起市夢率?
最新消息顯示,小米2將在10月26日公布發售時間。不過,這種饑餓營銷模式已被越來越多的公司所模仿,小米2代是否能取得1代的效果,目前還需要打上大大的問號。
某種程度上,中國手機市場已逐漸變成“饑餓營銷”市場:今年上半年魅族提前兩個月左右披露將發布四核版MX,甚至公布了處理器型號;華為的四核版AscendD賺了好幾個月的眼球,卻仍未走上貨架;聯想在小米手機2代亮相的第二天就發布了自己的四核機型,沒有價格,也沒有上市時間。就連小辣椒和小潛艇,也采取了同樣的模式。
從黃槍調查來看,中國智能手機市場上,三星、HTC、摩托羅拉三大手機廠商2000元以下智能手機數量已超過40多款,聯想、華為、諾基亞等廠商也在發力千元智能手機市場。Frost&Sullivan中國區總裁王煜全認為,小米的風險在于,可能會被橫向的單個極致產品所擊敗。根據王煜全的判斷,中國手機市場未來只能是橫向的局部最優模式,而不是某一家能夠做到像蘋果那樣縱向整合。
值得注意的是,在小米手機2代還未曝光之前,小米公司在近期的宣傳中打出了“小米手機2包裝盒承重180KG盒子”的廣告宣傳,一家手機公司不以產品為宣傳,反而以盒子為“噱頭”,讓眾多業內人士表示費解,稱一款手機不以產品為賣點做宣傳,卻以包裝盒吸引眼球,這屬于典型的舍本求末。
因此,在一些業內人士看來,小米模式成功的特定歷史時機已經過去,換句話說,就算讓雷軍在當今這個時點做過去同樣的事情,也照樣很難成功。
從長期來看,小米公司的核心競爭力應該是小米手機從硬件到云端的整個鏈條——也就是小米手機、MIUI和云服務。但在手機之外,卻沒有看到跟小米手機系統端和軟件端有關的任何增值服務。
雷軍曾反復強調小米拼的是“鐵人三項”,但全能冠軍在單一項目上就是打不過單項冠軍,一年間微信后來居上、俘獲1億多用戶,米聊價值大打折扣。撥除開“鐵人三項”的飄渺概念,目前小米對用戶真正有價值的地方,還是在于硬件、手機。“從公司現狀來看,小米可以說腳跟并未站穩;而在軟件方面,小米旗下的米聊等軟件目前也不如微信,市場份額也不占優勢。”一位小米內部人員這樣表達他的觀點。
小米MIUI曾被看作是基于Android系統基礎上開發得最成功的一款操作系統。但艾媒咨詢創始人張毅認為,MIUI并非互聯網操作系統,采用軟件管家推薦模式,這與傳統PC并無兩樣,具有的“金山思維”色彩過于濃厚,且因為中國市場應用商店非常多,小米沒有辦法進行壟斷,這決定MIUI商店不會有太大的作為。
2010年12月,米聊正式被推出,2011年1月,騰訊推出“微信”。相關數據顯示,微信用戶破億,米聊為1700萬,僅為微信的十分之一,幾無翻盤機會。
回顧米聊與微信一路上的交手,微信之所以有今天如此巨大的優勢,最主要的原因在于產品定位。在米聊還在糾結是做熟人社區還是尋找附近陌生人交友功能時,微信已推出了附近、搖一搖、漂流瓶等一系列交友功能。雖然之后米聊迅速跟進,但已失去了先機。此后QQ好友在微信上的延伸,加上米聊推廣期遭遇一天當機5次的技術困境,都讓米聊被微信越拋越遠。
對此,盡管雷軍堅稱“小米決不放棄米聊”,但可惜,他似乎已經不能把全部精力放在這個小應用上了。近日,有關小米也要做電視的消息不脛而走,有報道稱,小米公司已與百事通、華數兩家公司秘密簽署合作協議。小米方面并未對此作出正式表態。
看上去,作為IT界的下一個主要增長點的電視,小米的涉足是合情合理的。但電視跟手機,畢竟是兩個完全不同的領域,這對手機都沒有摸透的小米來說,又是個陌生挑戰。
智能手機是快速消費品,但有多少米粉會把電視扔掉來換一臺新的呢?退一萬步講,小米成功推出了智能電視,它還要面臨著傳統家電商的激烈競爭,其完善成熟的供貨渠道和銷售鏈都很難以讓小米望其項背。
推薦閱讀
G3商訊:隨著時代的發展,手機、電視機及其它電器等都在與時共進,隨著現代生活中的需求而改變,且從笨重的大個子卻廋身為小巧超薄,功能更多,更能為人們提供眾多方便的使用。那么家庭影院音響、KTV音響,會議室音響>>>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小米迷途:米粉能否撐起市夢率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21103/87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