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陷債務危機的歐洲,為擺脫困局,變得謹小慎微,原本開放寬容,倡導公平競爭的自由經濟體變得沉悶。
其實,只要在歐洲落地生根,無論是本土歐企,還是外來企業,都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的唇齒關系,都可能成為這種人為地方貿易保護政策的受害者。如果空氣中彌漫陰霾,給本土企業撐傘,或者在其外圍筑墻,就以為能夠讓其幸免于難,那只是一廂情愿。
2012年全球貿易環境不斷惡化,是不爭事實,地方保護主義卷土重來,沉渣泛起。中國光伏產業遭遇歐美“雙反”調查,華為、中興、三一等中國企業遭遇美國安全調查,都是地方保護主義的突出表現。從表面看,這些舉措排斥了外來企業,給了本土企業機會。實際上不是幫了本土企業,而是傷了本土企業。為什么?因為地方保護主義將直接導致本土企業面臨兩種可怕的結果:一是讓本土企業面對的可供分配的蛋糕不斷萎縮,二是讓本土企業競爭力不斷弱化,慣受嗟來之食,有朝一日陰霾散盡,其反應速度和競爭實力已大不如前,生存能力堪憂。溫室花朵固然燦爛,一旦搬到室外,更易零落黃泥碾作塵。
歷史和現實證明,凡是受國家強烈保護的產業,產業競爭力就低,不具備全球競爭力;國家開放競爭或保護較少的行業,產業競爭力就強,在全球越來越具有競爭力。靠政府保護和補貼成長起來,在本土沒有對手的“超級明星企業”往往不具備國際競爭力。在全球化浪潮下,“家里照顧”的企業經不起全球化風雨,易敗難成。如果一個企業不能通過公平競爭來不斷改進和創新,是很難具備全球競爭力的。
中歐是優勢互補性極強的兩個大的經濟體。歐洲企業研發和技術能力很強,中企市場化能力很強。這種優勢互補,可謂珠聯璧合,對激活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扭轉目前危機,具備全球牽引能力。中歐攜手,將極大地增強彼此抵御風險的能力,把僵化停滯的經濟盤活。地方貿易保護主義,只能讓經濟大環境更加惡化。與其任土地荒蕪,不如各司其職,善播種的播種,善澆水的澆水,善施肥的施肥,各司其職,揚長避短,秋后收獲,必定花果滿園。
在開放合作上,歐洲具有光榮的傳統。這種開放合作精神,讓歐洲走向世界。源于歐洲的GSM技術就是歐洲開放合作精神的真實寫照。20年前,在通信技術從模擬向數字轉型的關鍵時期,相比于其他通信制式,雖然GSM起步晚,條件差,但由于采取對全球開放、競爭、合作的策略,降低了門檻,吸引了全球電信設備商前赴后繼地投入巨資,堅持創新,共同構筑了今天強大的GSM、UMTS產業:目前GSM用戶數占全球移動用戶數的90%。歐洲設備商斬獲豐碩,其存量市場份額達全球的65%,歐洲運營商在歐洲以外發展的用戶數占其總用戶數的57%。沿著GSM/UMTS演進的LTE有望成為全球移動寬帶的唯一標準。這正是歐盟和歐洲企業界長期堅持開放、鼓勵競爭、在競爭中促進合作的勝利。
我們不難看到,這些年率先走出國門,在歐洲落地生根的中國企業,對當地發展正在發揮作用。中國通信企業華為就是這樣的一個典型。目前華為在歐洲擁有7300多名員工,2011年新增崗位1300多人,2012年新增本地就業800多人。2012年,新增歐洲研發分支機構4個,累計在歐洲十個城市設立了研發機構。2011年華為在歐洲37億美元的銷售收入,納稅6.4億美元,采購額30億美元;2012年預計42億美元,納稅7.5億美元,采購額預計33億美元。據悉,華為計劃在英新增投資13億英鎊(約合130億元人民幣),未來五年內,其投資英國的移動寬帶項目,將創造700個新就業機會。華為與英國企業CIP合作和收購,使其技術通過華為平臺獲得了產業化和全球市場應用的機會,成為歐盟研究和學術界的一名優秀成員。華為與SAP實現戰略合作,前者聚焦IT基礎設施,后者聚焦企業應用和平臺,前者專注電信,后者專注于25個垂直行業市場,雙方戰略匹配,市場互補,構建了極具競爭力的云計算解決方案,合作后在電信和企業市場的開拓方面做得風生水起,成為中歐企業合作做強做大的經典。與華為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相比,當地企業,如諾基亞西門子為度過寒冬,卻在不斷裁員。
開放是必然的,競爭是難免的。在開放中競爭,在競爭中合作,在合作中競爭,以開放競爭為動力,不斷前進,是推動國家、產業和企業發展的最好手段。
推薦閱讀
昨日,龍華富士康一名維修部員工在居住的出租屋內自殺身亡。 據了解,死者名叫李蒙亮,年僅20歲,其所在的維修部主要負責維修筆記本電腦。李蒙亮住在富士康周邊的出租屋。龍華警方表示,16日晚接李蒙亮的同事報警,稱>>>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破解歐洲經濟困境良方:中歐攜手競合發展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122/2566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