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購網訊 阿里巴巴集團昨日宣布,為了面對未來復雜的商業系統生態化趨勢,以及無線互聯網帶來的機會和挑戰,集團現有業務架構和組織將進行相應調整,成立25個事業部,具體事業部的業務發展將由各事業部總裁負責。對于阿里巴巴時隔半年將7個事業群分成25個事業部一事,業內專家看法不一。
圖:阿里巴巴組織架構調整(樂購網配圖)
魯振旺(電子商務觀察員):1、集中管控:抑制腐敗,小二權限分散化了;2、精英釋放:給一些強人獨立發展的機會;3、生態結構:過去大架構抑制了新生業務發展,新業務容易在大架構中邊緣化,通過模塊化管理,提高創新業務的發展;4、業務協同:封閉的部門架構變成大流通架構
胡劍鋒(天使投資人):剛剛看到阿里巴巴的調整內部信,有看到吳稼祥的聯邦優于集權,兩者異曲同工,只不過是企業模式和國家模式的差別而已。所謂聯邦,其本質是解決大而復雜的系統的一種簡化方式,最大程度在活化內部資源的同時,將聯邦組團之間的交易成本降低,此中恰當的協調是難點,決定成敗。
洪波(資深互聯網觀察家):阿里集團更傾向于整體上市。首先,大股東希望通過整體上市套現。由于大股東持有阿里集團的股份,子公司上市,如當時B2B上市,大股東無法套現。第二,阿里有意回購雅虎手中的剩余股份。根據阿里集團與雅虎達成的股票回購協議,阿里集團在未來進行符合特定規定的IPO時,有權回購雅虎所持剩余股份的一半。
葛甲(媒體網站主編、互聯網分析師):很多人不清楚這是否為阿里巴巴上市前最后一次調整,我認為這要看新架構的運行結果如何,資本方的意見是什么,最多半年即可見分曉。屆時阿里巴巴還將作出調整,倒不一定會像這兩次一樣了,但現有的25個事業部,一定會有再一次的撤并與整合。因為有些業務,阿里巴巴是做不起來的,這個可以另開篇再談。
馬繼華(道景咨詢資深電信分析師):數據越大越混沌,更加大了分析的難度,更讓我們更多的看到部分而非整體,加上互聯網的放大器作用,經濟波動的振幅這幾年持續加大,經濟社會穩定性更差。如果每個人都是理性的,那這個社會就會變成非理性。
華福(致遠軟件助理總裁、北京區總經理):不管是集權管控,還是大分小的事業部管控,都有可能成功,關鍵看變革執行的力度。相信變革將會給阿里注入新的活力我們拭目以待阿里再一次騰飛。馬云與王健林的一億對賭,最終可能都是贏家。
丁道師(就此資深互聯網觀察家、樂購網評論中心主編):阿里巴巴集團已經成長為一家超大型互聯網企業,大企業的管理難題近年來日益凸顯,通過簡單的調整難以對企業的效率有太大的改善。此次調整為25個事業部,并不是傳統意義上的做減法,而是提高工作效率的具體舉措。
周長欣(德信無線通訊科技有限公司芭比手機事業部總經理):事業部獨立結算,優點:①不埋沒人,不大鍋飯。②刺激盈利。③西瓜切了賣果盤,容易在資本市場講故事。缺點:①誰都不想奉獻,誰都不想吃虧,爭資源,比業績,難合作(當初SONY唱片甚至不給隨身聽業務應有支持,眼看著自己被iPod反超)。②各自重復建設,易浪費。③辦大事時,溝通成本高,資源效率低。
謝文(互聯網資深人士):阿里集團此次調整最本質的變化在于,現在只有一個公司,即大阿里集團。事業部從法律上講并不是公司,因此不會再按照B2B、C2C、B2C、支付、團購等公司架構單獨上市。過去的“達摩五指”已不復存在。
不管阿里巴巴為何會突如其來分拆25個部門,是為因馬云的建設生態系統也好,還是為小而美整體上市也好,這將都是阿里巴巴13年來重大的變革,變革未來,我們拭目以待!(張雨芹)
推薦閱讀
前索尼中國副總裁李曦加入京東商城 1月14日,前索尼中國副總裁李曦加入京東商城,擔任市場和公關副總裁,其將于明日正式上任。 據悉,李曦1997年加入索尼,并于2009年開始就任索尼(中國)有限公司“傳媒公關及CI管理本>>>詳細閱讀
本文標題:阿里組織架構調整引熱議 或為整體上市
地址:http://m.sdlzkt.com/a/05/20130124/257470.html